這樣過了很多年,她覺得自己越來越壓抑,這件事在心頭上越來越重,成了一團濃重的陰雲,於是她又來找我做谘詢。
谘詢期間,一天她又發現先生有犯前科的跡象,一下子有了崩潰感。我建議她去了解真相,去鼓足勇氣找當時情景中的所有人去談,尤其重要的是和先生去談,當然不一定要把她的擔心說出來,隻要去了解他當時的所思所想所為就可以了。
談過之後,她發現,這完全是自己的想象在作怪。她過於擔心噩夢重演,於是一切注意力都放在了防範噩夢上,結果她隻關注任何與噩夢相符的細節,但事實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她根本不必擔心。
這讓她一時有了很大的解脫感,但她仍忍不住想,如果以後自己仍然活在這種擔心裏怎麼辦,下一次要是自己還是這樣疑神疑鬼那該多痛苦,是不是幹脆離婚得了,那樣就可以一了百了,再也不必生活在疑慮和恐慌中……
就在這個自然而然的思考過程中,她腦海中突然間電閃雷鳴般有了一個新的發現,她注意到,自己每當和先生發生任何一次或大或小的衝突時,她都會自動聯想到那場噩夢。這個發現令她恍然大悟,她明白,原來,不斷去和那場噩夢糾纏,竟然仿佛是她的一個詭計,隻要一使用這個詭計,她就可以逃避掉和先生這份親密關係中的所有責任,而先生就得為這一親密關係的過錯負全責。
明白了這一點之後,那場噩夢,她終於可以徹底放下了,她全然地原諒了她的先生。
需要指出的是,與前麵提到的那對老人家不同,這個女子非常溫柔,她不會和先生激烈爭吵。但是,她隻是形式上不激烈爭吵而已,她的內心中一直都在劇烈地爭吵,而且一樣的,她無時無刻不在使用“你是個罪人”這樣的擋箭牌,並且比起那對老夫妻而言,她使用起來更加理直氣壯,因為似乎毋庸置疑,她的先生就是一個罪人。
值得慶幸的是,她放下了“你是個罪人”的擋箭牌,而放下之後,她清晰地發現,先生是她生命中多麼重要的人,他們之間的鏈接有多深,她的的確確願意和這樣一個男人廝守一生。
最常見的擋箭牌——你錯了
就事論事,對事不對人,這不僅是職場上的重要原則,也是親密關係中的重要原則。很多人可以在職場上做到對事不對人,但在親密關係中就未必能做到這一點。事實上,我自己很少發現有人能很好地做到這一點。也許原因是,親密關係是我們最在乎的,而我們越是在乎,就越是怕承擔責任,就越是希望分出個誰對誰錯來。毫無疑問,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對的,而對方是罪人。
所以,在親密關係中,不去糾纏誰對誰錯也是很多婚戀專家強調的一個原則。
要想做到這些原則,首先需要一個意識:談事情A的時候,隻談事情A,而不去扯事情B、C和D等等。否則,事情B、C和D等很可能就是擋箭牌。
並且,談事情A時,重要的不是去分出個對與錯來,重要的是自己和對方的感受。具體到你自己身上就是,你能否坦承地表達你的所有感受,你又能否聆聽到對方表達出來的感受。
我的另一位來訪者和先生處於離婚的邊緣,原因看起來很老套,她的先生有了外遇。有了外遇,看起來也是一個不容置疑的巨大過錯,但至少一個心理醫生不會總和自己的來訪者談誰對誰錯。我首先關心的是“你想要的是什麼”。
我一次次問她:“事已至此,你最想要的是什麼。”
每一次,她都很清晰地回答說,她最想要的是老公,她不能想象沒有他的生活。而且,她的確發現自己內心中對他仍然湧動著很深很深的愛。有時她甚至也想,其實他們的婚姻早就出現了問題,他們都需要重新學習怎麼與對方相處,先生出現外遇隻是一個契機。
不隻她這樣想,她先生也這樣想,他一樣也不想離婚。
但最後,先生還是動了離婚的念頭。一天,他提出了離婚。她問:“為什麼?”他說:“以前,我在你心中是珠寶,但以後,我在你心中就是一個垃圾,我不想在你麵前做一輩子垃圾。”
她鼓勵他說:“你知道自己錯了就好了,我們以後可以好好過。”
聽到這句話,他先生不再吭聲。
先生那樣說,是在向她表達感受,但是,她揮起的擋箭牌“你錯了”切斷了這個感受傳遞的鏈條。並且,她的話也的確驗證了先生的擔心,“以後我會在你麵前一直是一個錯誤的垃圾”。所以,她這句話會更加堅定先生想離婚的心。
我給她講了擋箭牌的概念,也講了幾個相關故事。她有所悟,並反省道:“的確,假如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那麼可以料想,如果我們沒有離婚,每當發生衝突時,我都可能會甩他一句話‘誰讓我沒有人家溫柔體貼呢’。”這句話看起來是在自責,實際上是在提醒他“你是個罪人”,接下來的意思就是:“你還怎麼好意思和我吵架呢?你沒有資格!”
她先生很了解她,知道自己以後會一直生活在“我是個罪人”的感覺裏,所以他寧願離婚,盡管他並不願失去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