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多少提高一點自己生還的希望,李成梁到底是把家裏麵能派上用場的一百多個家丁給帶上了,而京營那邊也有一萬騎兵和五萬步卒被組織起來交給李成梁,讓李成梁率領前往紫荊關。
此時距離柴國柱帶先頭部隊出發已經過去了三天,距離柴國柱抵達紫荊關還有一天。
就在此刻,平型關正在展開一場空前慘烈的血戰。
這座再後來因為和日寇血戰而出名的關卡,在明代其實也是相當有名的重要關卡,也曾被蒙古人攻破過,造成極其嚴重的危機。
雖然雁門關抗擊敵人的曆史更為悠久,可是平型關也是相當重要的關卡,一東一西扼守住了中原腹地的門戶。
無論這兩個關卡任何一個被破,都十分麻煩。
雁門關守將已經戰死,隻能說幸好魏允貞還在,魏允貞用巡撫的名義和明軍將是一起奮戰,激勵士氣,還能將雁門關的局勢穩定住,甚至還能展開反擊,將蒙古人的氣勢打壓下去,將明軍的氣勢提升,戰局尚且膠著。
而平型關就沒有那麼好的待遇了,平型關的關城沒有雁門關那麼雄偉,雖然駐軍數量不少,但是先天條件比不上從戰國時期就開始承擔起對抗外族功能的雁門關。
平型關較小,沒有那麼高聳的城牆,但是相對於以騎兵為主的蒙古人,依然是難以逾越的關城。
本來應該是。
蒙古人破了大同,奪取了攻城器械,俘虜了會操作的明軍士卒,開始具備攻城能力,原本隻能騎馬撞牆的蒙古騎兵不僅能野戰,也能攻城,對明軍而言就是噩夢了。
但是與雁門關一樣,平型關也曾被幸運女神所眷顧,蒙古人最先南下攻打平型關的時候,董一奎率兵趕到,加入了守城作戰,大大的增強了平型關的守備兵力,使得平型關一時無礙。
但是蒙古人兵強馬壯,在兵力上超過了平型關守軍,加上董一奎帶來的五千人,平型關守軍也不過兩萬人,而蒙古人那黑壓壓一片的駐軍,起碼三萬人往上走,這要是麵對麵野戰,董一奎估計自己手下的這些兵連半個時辰都撐不住。
有了關城和火器,平型關雖然危險,但是也能撐住,雖然蒙古人數次用雲梯攻上城牆,但是在董一奎和平型關守將的帶領下,明軍硬生生把這些蒙古人都給殺了。
砍掉頭顱,把身子扔下去,震懾了一批蒙古人,讓他知道明軍不是全無戰鬥力。
大同之敗,敗在毫無準備,一旦回過神來,明帝國的戰爭機器隆隆運轉起來,幾個蒙古部落並不是什麼要命的敵人。
隻是這台戰爭機器年久失修,好長時間沒有運轉,有點生鏽,現在正在緊急搶修,正在浴血奮戰的士兵們就是在為機器重新運轉起來爭取時間。
蒙古人的攻勢很猛,不僅有火炮,還有投石機和床子弩,這些威力巨大的攻城兵器不斷的威脅著明軍的守備,時不時的就有明軍士兵死在這些大明製式的兵器手上,頗為諷刺。
又有蒙古人用雲梯爬上了城牆,一揮手裏的刀就砍死了三個明軍士兵,接著一個接一個的蒙古人衝上城牆,情況再度危機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