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六十七 沈一貫的野心不斷的膨脹著(上)(1 / 2)

沈一貫不是平白無故就出那麼高的價碼拉攏人的。

最重要的是,蔡國珍要沈一貫表態的同時,沈一貫也要蔡國珍表態了,因為中旨入閣就意味著“媚上”和不講規矩,在反對皇帝就是政治正確的時代,不講規矩就意味著自絕於群臣,自絕於文官。

一旦他中旨入閣,隻能背靠皇帝麵對群臣,迎接很快就會到來的唇槍舌劍和各方麵的刁難。

沈一貫不同,他是正大光明的內閣輔臣。

文官固然無法直接將內閣閣臣解職,也不能強行越過皇帝強迫皇帝更改他的想法,因為從法律意義上來說,內閣閣臣是皇帝的私人秘書,品級不高,完全由皇帝指定,這一點直到現在都沒有改變,皇帝在法律程序上擁有指定內閣閣臣的權力。

皇帝下旨讓你入閣,你就可以正大光明的入閣,以前就是這樣來的。

但是現如今,在群臣同進退的情況下,皇帝聖旨的權威已經一落千丈,內閣閣臣的選擇權也從皇帝指定到群臣選舉,皇帝的聖旨在沒有官員讚同的情況下成為中旨,在文官眼中和廢紙無二,他們完全可以不遵循。

可是唯獨在內閣閣臣選擇的這件事情上,皇帝還就是有指定人選的權力,雖然群臣廷推上選擇人名單給皇帝,皇帝圈人決定人選,看起來群臣限製了人選,皇帝怎麼選都是大家認同的人,但是皇帝如果甩開廷推強行下旨讓你入閣,法律程序上是沒有問題的。

廷推是規矩,甚至可以說是正當化的潛規則,但是它仍然不是法律。

這就是非翰林身份的人進入內閣的唯一方式,在此之前,隻有張璁一個人成功,並且三度擔任首輔,給後世非翰林身份的大臣留下了寶貴的前鑒。

但也僅此而已了,因為文官群體在嚴嵩時代慘遭分裂差點兒覆滅,吸取了教訓的他們,開始學會了內鬥歸內鬥,但是麵對皇帝必須共同進退,一步步把皇權逼入了絕境之中,一步步成就不敗金身。

在這個過程中,任何可能成為嚴嵩的人都會被毫不猶豫的打到,任何為皇帝辦事,甚至是為皇帝說一句公道話的文官都會被打倒,都會被視作叛逆,比如王錫爵。

這個時候大家不管你是哪個派係的,給你摁下一頂的帽子,發動言官用車輪口水戰將你罵到精神崩潰,饒是臉皮至厚之人也承受不住這種精神汙染式的攻擊。

要知道,在大明朝這個病態的道德社會,道德上有了瑕疵,你就完了。

皇帝不是沒有嚐試過用中旨下令大臣入內閣,但是懾於群體的威壓,愣是沒有一個人敢於接受。

大明朝的萬曆皇帝就處在這樣一個尷尬且絕望的境況當中,無力的掙紮著。

而現在,這個情況似乎發生了一點轉變。

原因就在於沈一貫個人的私心上。

主要還是被趙誌皋的慘狀給嚇怕了。

趙誌皋可以說是大明曆代首輔當中最悲催的幾個人之一,不是說命運不怎麼好,而是說活的悲催,活的憋屈,還不如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