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三十二 一場沒有懸念的戰鬥(1 / 2)

蕭如薰要求全軍在六天之內攻克京師。

指的不僅僅是攻克外城,更是指皇城,要攻克全部的京師。

城中軍隊估計不少,起碼還有十多萬,但是都是廢物,不堪一擊,勉強能用的估計也就一兩萬,那毋庸置疑肯定都是用來保護皇城的,這也很正常,外城一定很好攻破,內城也不見得有多難,就是皇城和宮城比較麻煩。

尤其宮城的護城河很寬,當初蕭如薰被困住的時候,一度想要跳河泅水去找禦馬監的軍隊求援平定叛亂,但是沒成功。

當年朱棣在元大都的基礎上營建而成的城市到底不是省油的燈,想要攻克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隻是現在的情況有點不同,城外是士氣如虹渴望勝利到一定地步的正規精銳軍隊,城內的是惶惶不可終日戰鬥力極差沒什麼組織的烏合之眾,換了朱棣來指揮這支部隊也一樣沒轍,更何況是一盤散沙。

鎮南軍全軍都在積極的做準備,換黑旗,帶黑領巾,從上到下換了個服色,改換門庭,從現在開始大家就不是什麼勞什子的討逆大軍了,而是有著崇高理想的開國軍隊了!

開國!

就在眼前!

蕭如薰下令火頭軍們馬力全開給士卒們好好的做了一頓辣椒燉肉,飯放開了吃,吃得飽飽飽飽的,又休息了一個晚上,精力充沛,身上全是勁兒,吃過早飯之後,大軍立刻開始整備,準備戰鬥。

北京外城有護城河,還有九到十米的城牆,城牆算是高大,極寬,各項守城工具也都是完整的,有甕城,如果守城的是一隊有組織有戰鬥力有能耐的軍隊,指揮者是個有軍事頭腦的人,懂得內外結合的人,比如於謙,那麼京師這座巨城要想攻克的確不是容易的事情。

十有八九就得和當年的瓦剌人一樣折戟沉沙,吃了一肚子灰回到草原上,但是眼下就不同了,守城的是些什麼亂七八糟的烏合之眾都不知道,這座城門是誰守那座城門是誰守誰都不清楚,外城一片混亂,而內城才有相對明確的防守劃分,真正有精銳兵馬守護的隻是皇城和宮城而已。

蕭如薰大軍四麵將城池包圍,完全可以直接外城內城一起進攻,打破內城任何一座城門都能順勢對皇城發起進攻,實際上真正的戰鬥隻能算皇城內外的戰鬥,其餘戰鬥隻不過是走個過場而已,蕭如薰就不相信外城和內城能擋住自己腳步多久。

蕭如薰決定把整個外城的攻略交給趙虎負責,而廖忠和柴國柱分別在西麵和東麵進攻內城,廖忠主攻阜成門和西直門,柴國柱主攻朝陽門和東直門,以便攻入內城之後直接向皇城進攻。

蕭如薰親自帶領軍隊,以李如鬆為前敵指揮,進攻北城,即從安定門和德勝門發起進攻,將內城的六座城門全部覆蓋,以絕對的兵力優勢威壓六城門,以期盡快攻破內城向皇城進攻。

外城現在肯定是一團亂麻,攻破了麻煩最多,維護秩序最難,所以蕭如薰把這個任務交給趙虎來負責,表示對趙虎的信任和期待,告訴他你平定了外城一樣是大功一件。

至於把柴國柱放在三大主攻方向之一,讓李如鬆做自己的前敵指揮,這也是蕭如薰出於穩定人心的考慮。

現在柴國柱和李如鬆是新降將領當中職位最高的,尤其是李如鬆,迷迷糊糊的就做了新朝的將軍,內心混亂,軍心也不穩,讓柴國柱負責三大主攻之一,讓李如鬆做前敵指揮,這有利於穩定新降軍將領們的心,讓他們看到新朝對待他們的態度和緬甸老部隊並無多少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