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柳成龍是壬辰之役中朝鮮一方最大的功臣,這一點連明政府也不會否認。
戰後,柳成龍被李昖委以重任,不僅是需要依靠柳成龍的能力將做事,更需要把柳成龍綁在自己這邊,不讓他接觸到光海君,以免李昖自己的權勢受損。
李昖的計劃很不錯,柳成龍在戰後一片狼藉的焦土之上勉勵維持朝鮮政府的存在,逐漸將戰爭的傷痛抹去,在戰爭的焦土上重建家園,並且用自己的威望招攬義軍,改編為朝鮮政府軍,以彌補戰後朝鮮損失殆盡的正規軍。
有點諷刺的是,朝鮮義軍的戰鬥力遠在那一批正規軍之上,戰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朝鮮政府軍都是以這支義軍為底子組建的,倭寇的戰火幫著朝鮮政府省去了練兵的費用。
但是朝鮮地小民弱,經濟基礎薄弱,沒有大明那麼強大的抵抗力,所以經濟崩潰是肯定的,柳成龍絞盡腦汁為朝鮮崩潰的財政續命,又通過一點私人關係從大明對日要求的戰爭賠款裏麵要了一杯羹。
每年有十萬兩日本賠償銀會通過駐日明軍送到朝鮮政府手裏,在釜山港交接,駐日明軍總兵吳惟忠負責管理這件事情,他從未私吞過一兩銀子,送到朝鮮人手裏的都是足額的十萬兩銀子,但是能交給柳成龍去運作的銀兩往往隻有一半。
王室要錢,損失慘重的兩班要錢,到處都要錢,這十萬兩銀子不過是杯水車薪,不得已之下李昖允許柳成龍私下裏運作賣官的事情,準許將一部分官位拿出來售賣,以彌補財政虧空。
饒是如此,柳成龍還是給朝鮮政府成功續命了。
六年來,朝鮮的國力緩慢恢複,人民日漸安定下來,舔著傷口重建家園,期待著躲在大明羽翼保護之下的美好的明天。
而就在這個檔口,大明國內發生劇變,大明不複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當年入朝東征主將蕭如薰所建立的大秦。
大明沒了。
大秦建立了。
蕭如薰要求朝鮮改宗向大秦稱臣納貢。
雖然沒有說別的什麼語氣很重的話,但是如果隻是淡淡的要求,那更顯決心。
和大明一貫以來也是一樣的。
道德方麵實在是繞不過去。
於是李昖隻能找柳成龍來問計。
柳成龍當初得知大明國內出現劇變的時候也是驚訝的,但是他相信大明會很快恢複平定,也計劃著出兵的到大明的好感,從而得到更多的援助,結果現在不用了,人家自己來了。
蕭如薰,那個當初和他精誠合作全滅傾朝倭寇的大明將軍,那個戰功赫赫從未打過一場敗仗的可怕的將軍,那個為人強勢不容置疑他的決定的強勢將軍。
現在這個人成為了皇帝。
毫無疑問的,朝鮮最好的選擇絕對是立刻向大秦俯首稱臣,得到大秦的保護,說不定還能由此得到更多的一點援助,如果朝鮮和大秦對著幹的話……
別說援助了,估計下一次來的就是大秦的軍隊了。
現在的朝鮮雖然不是最衰弱的時刻,但是也差不多,絕對不可能對抗秦軍,更不要說是對朝鮮地理氣候相當清楚的洞悉了朝鮮虛實的蕭如薰,這是沒有希望的一場戰鬥。
現在蕭如薰還願意將朝鮮納入保護範圍之內,如果朝鮮不識好歹,估計蕭如薰會直接把朝鮮納入統治範圍,設立一個行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