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scape Marriage ♂
“在線紅娘”大躍進
【標簽】營銷 非誠勿擾 相親 婚慶 風投
婚姻是一門生意?十年前如果你點頭,可能會被唾沫星子淹沒,但現在如果你搖頭,則很有可能被人貼上“奧特曼”的標簽,不然為何《愛情買賣》能成為風靡網絡的神曲呢?這也許是一個不好的價值觀傾向,但商業就是商業,隻要婚姻在人間存在,就有需求要得到滿足,從而衍生出一個市場來。婚姻能催生一個產業,而婚戀觀的改變卻能影響一個產業的增長曲線。
結婚是人生的一件大事,找誰結婚、結婚的準備、如何結婚--這三個問題困擾著準新郎新娘們。人們的社交模式正在發生巨變,而影響人們婚戀觀的關鍵性因素也在發生改變。20年前,“老三樣”是男人娶妻的硬指標,而今,如果沒有”新三樣“(房子、車子、票子),結婚就不那麼容易了。更糾結的是那些整天“宅”在網上的小夥子,由於結識姑娘的途徑很有限,結婚成為了一件遙遠的事。80後正在成為結婚的主力軍,他們多是獨生子女,崇尚個性,思想獨立,父母的財富積累能讓他們策劃一次隆重而又浪漫的婚禮。摒棄老一輩婚戀觀的他們更在乎“曾經擁有”,因此,他們願意在結婚這件事上花更多的錢。結婚越來越奢侈,這是好事還是壞事?對於那些掘金婚慶市場的人來說,這當然是一件大好事。
過去,紅娘還習慣性地被人們稱為“媒婆”,散布在民間,以一種小作坊式的形態野蠻生長著,而今,從紅娘衍生開來的婚慶市場規模高達6000億元。看來,與人做媒不僅是一件甜蜜的事,而且也能帶來巨大的財富。無疑,這是一個急劇增長的市場。不過,先到者未必搶到了頭籌。婚慶是一門古老的生意,及至今日,這門生意重新煥發出了新的活力。死守傳統做法的小作坊被那些具有創新精神的互聯網新銳們趕超,而更有野心的人則將眼光瞄向了金字塔的塔尖。婚慶市場不是一個年輕的市場,但它在技術革新的背景下卻充滿著無限的可能,信息技術讓這個古老的產業散發出新的魅力,而這也意味著更大範圍的博弈已悄然開始。
婚慶是一個橫跨多個行業的大市場,而結婚從來都是商家用來促銷的絕好題材。對大多數企業來說,幫助單身男女找到另一半隻是商業的起點,把戀愛、結婚、生子的完整過程納入到營銷的鏈條裏,才是他們的最終目的。讓營銷變得甜蜜浪漫、溫情脈脈,將商業蒙上一層溫馨的紗衣,並不足以打動消費者。緊貼需求甚至創造需求,才能創造一個大市場,如果企業把握住了產業大勢,擅長“甜蜜”營銷,那麼一切都將迎刃而解。
“可惜不是你,陪我到最後……”梁靜茹略帶哀怨的歌聲響起,場上就會有男嘉賓麵帶傷感地黯然離去,這是江蘇衛視《非誠勿擾》節目裏的一個典型場景,男嘉賓被滅燈的原因千奇百怪,“我不喜歡有人穿深色西裝還穿白襪子”諸如此類,不過這更像一個潛台詞。這樣充滿玄機的回答也會在湖南衛視的《我們約會吧》、《稱心如意》現場出現。
從商業角度看,相親就是在短短的數分鍾內快速建立自己的品牌,贏得陌生人的好感,獲得對方的信賴,最終達成“交易”,整個過程充滿了各種策略與技巧。節目策劃人為了提高收視率而絞盡腦汁,嘉賓們為了將自己營銷出去而不時拋出勁爆話題,是因為這些,相親節目才火起來的嗎?不是,是因為它們觸及了人性和價值觀,觸及人性的營銷才能真正打動人。
婚戀交友類節目創意其實在很多年前就出現了,如湖南衛視的《玫瑰之約》等,隨後沉寂了一段時間,2010年婚戀交友類節目集體發力的原因在於新一代年輕人婚戀觀的變化,正如《非誠勿擾》製片人王剛所說:“我們不會刻意鼓吹什麼,但年輕人的價值選擇自然而然地就在裏麵了。”富二代、試婚、同居、姐弟戀、房子、車子、票子,這些關鍵詞已成為80後婚戀觀的重要指標。《非誠勿擾》節目雖是交友相親節目,但其實也是一個社會的縮影,也是人們內心的真實寫照。這暗合了營銷的一個基本規律:誰及時觸及、把握消費者的內心,誰就能找到打開市場阿裏巴巴之門的鑰匙。消費者的內心是一個無窮盡的市場,是開發不盡的。
“在線紅娘”們的好日子似乎是伴隨著《非誠勿擾》相親真人秀節目的火爆開始的。就相親節目的再度流行一樣,婚戀網站的井噴式發展迎來了它們的”第二春“.就在五六年前,互聯網行業的精英們發現了婚戀市場的巨大商機,然後用“鼠標+水泥”方式,將傳統的婚介搬到了網上。那段時間,能不時看到婚戀網站得到風投青睞的新聞,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美元的融資記錄充分顯示出這個行業的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