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在政策扶持,經濟轉型,消費升級、人口結構變遷、互聯網技術加碼等多重因素疊加下,資本開始爭先介入了文化創意這個充滿掘金商機的造夢領域。
而這些資本的湧入,也推動了國內文化創意產業的飛速發展。
未來的數年裏,文創產業將是一個資本狂歡的時代!
林風既然知道這一大的趨勢,自然不會放任不理,他不僅要積極參與其中,甚至要更快的布局。
因為優勢的內容資源始終是少數,投資標的有限,手快有手慢無啊……
不過,這些資本運作,如果都用風行集團自身來進行操作的話,一方麵有點本末倒置,畢竟風行是企業,公司的核心還是業務經營層麵,而不是資本運作;
另一方麵,也有樹大招風的嫌疑。
最好的方式,還是設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來操作。
不過,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的設立,在現階段的政策層麵,還是有著不大不小的問題……
產業投資基金本質上是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一種,但現階段在我國,產業投資基金與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相比較,還是具有較強的政府主導性,隻向特定機構投資者以私募方式籌集資金,主要對未上市企業進行股權投資的集合投資方式。
而特定機構投資者,則是包括以國家財政撥款為主要資金來源的企事業單位,國家控股的商業銀行、保險公司、信托投資公司、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以及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等。
尤其是傳媒文化領域,本來就是相對監管比較嚴的產業,對於這一領域的資本準入,更是有著諸多的限製。
要到了2010年,九部委聯合下發《關於金融支持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鼓勵多元資金支持文化產業發展,引導符合條件的保險公司參與文化產業投資基金;
以及2012年6月,文化部出台《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文化領域的實施意見》,鼓勵民間資本以投資基金形式進入文化產業領域。
這兩個政策性文件發布之後,民營資本才開始大規模進入文化產業基金這一領域。
當然,對於現在的林風而言,已經有足夠的聲望、背景、資源和來提前試水,隻是需要與有關主管部門進行溝通,同時,拉上一些具有國資背景的“合夥人”而已。
而在這一大背景下,設立文化創意產業投資基金後,林風甚至有一定的機會,投資一些原本無法投資的項目,比如涉及傳統文化企業改製的項目。
林風將希望設立文化產業基金的想法,通過一些渠道向高層表達之後,果然引起了有關方麵的重視。
畢竟林風不同於普通的商人。
且不說他是中國這幾年來最成功的優秀企業家,在國際上也有著比較高的聲望和影響力,是世界級的大富豪。
就從一直以來風行在諸多方麵,都積極配合主管部門的政策,而且近期,還剛剛通過私人基金會捐贈了100億,用於西部地區的公益慈善事業。
有關方麵對於林風,一直都是非常關注和大力扶持的。
很快,財政部、文化部的人就來到風行集團,進行調研和協商。
而通過winston,也有不少身居國有大型金融機構高位的二代,對於林風準備設立的這一文化產業投資基金比較感興趣,也通過多方麵的資源,都在幕後努力推動這一項目的產生。
林風的“口碑”,在圈子裏還是不錯的,不吃獨食,利益均沾。
經過一段時間的溝通以及幕後多方的推動,2010年1月,林風籌劃的“風華文化創意產業投資基金”終於獲得了發改委的審批。
風華文化創意產業投資基金的主要發起方和出資人為:風行集團、國開行下屬的國開金融、中銀控股、招商資本、New Horizon、林風等。基金的目標規模為100億人民幣,初期募資60億,其中風行集團先期出資20億,國開金融出資10億,中銀控股出資10億,招商資本出資5億,New Horizon出資5億,林風通過私人公司(楓林葉控股)出資10億。
在將來的運作過程中,基金還將吸納包括VC/PE在內的其他資本的加入。
風華文化創意產業投資基金將采用有限合夥製,建立基金出資人設立基金、基金管理人管理運作基金資產、基金托管人保管基金資產的運作架構。
該基金將主要以股權投資方式,投資新聞出版發行、廣播電影電視、文化藝術、網絡文化、文化休閑及其細分文化及相關行業等領域,為目標公司提供成長性資本、企業重組、管理層收購等市場化融資。
而隨著風華文化創意產業投資基金的設立,林風也在市場上找到了第一個投資目標——財新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