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七章 財經媒體(2 / 2)

盡管如此,依然不能否認,傳統媒體作為內容生產源頭的重要性。

正是《財經》這樣的專業媒體,才有真正具有“獨立、獨到、獨家”風格的新聞記者,才有足夠的資源和足夠的人脈,新聞洞察力,能夠去深入的去調查和研究事件表麵之下的深刻問題。

新聞也好,文章也好,真正的價值還在於人。

所以,像財新傳媒這樣,有著優秀財經新聞記者和人才的傳統媒體,具有著不可取代的價值。

當然,這方麵相對敏感,受限於國內對傳媒領域的管控,一直以來林風都希望能夠在傳媒方麵有所布局,但都沒有特別好的機會。

電視方麵,之前他從綜藝節目和影視劇製作方麵入手,做了一些投資。

入主TVB,也可以看做是他的一次嚐試。

另外,TVB的影響力主要集中在粵東和東南亞地區,在國內並沒有太大的影響力。

報紙雜誌方麵,林風則一直比較謹慎。

實際上,以報業傳媒集團為代表的文化企業改製,國內已經有很長時間了,在A股上市的公司也不少,但林風知道這種參股意義不大。

畢竟這類公司即使改製後,依然還是體製為主的管理結構。

他更希望能夠投資一些更加市場化,有影響力和活力的傳媒公司。

而財新傳媒顯然具備了這些特點!

從資本結構上來看,雖然浙報傳媒占有股份,但主要是提供刊號等體製資源,公司的實際控製人是管理團隊。

而且財新從創立之初,就有著資本化和市場化上明顯的企圖心。

而胡舒立的人脈和經驗,也保證了財新傳媒旗下的媒體,即使在新聞文章上,會尖銳、深刻、鋒芒畢露,卻不會越線,過界。

如何把握這個度,是需要對國內的體製有著深刻理解,並且具備平衡多方麵利益的能力的!

可以說,在現階段,財新傳媒是非常難得的一個優秀投資標的。

事實上,林風前世時,從浙報傳媒到後來的華人文化,再到騰訊、阿裏……,財新傳媒始終受到各方的重視和投資,並非無因。

因為傳媒的敏感度,先以風華文化基金的名義投資進去,再過兩年之後等到政策更寬鬆的時候,再以風行集團的名義加大投資,從操作上來看也是比較安全的。

就這樣,林風確定了風華文化基金的第一個投資項目。

…………

2010年1月30日,風華文化創意產業投資基金(FMC)對外宣布,正式入股財新傳媒。

不過,因為財新傳媒剛剛創立,估值並不高。

FMC投資4000萬人民幣,從浙報傳媒和其他幾家財新原股東處受讓了20%的股份,財新傳媒的估值比1個月前創立時翻了一番。

盡管相比於之前林風和風行集團的無數次收購案相比,投資額度不高,但此次投資作為FMC成立後的第一個投資項目,林風非常重視,親自出席了發布會。

在發布會上,林風和胡舒立都分別對於這次合作都進行了評價。

林風說:“胡女士和她的團隊的專業主義精神,對國家和行業的責任感令人感佩,在國內國際的影響力也令學界業界的同行十分欣賞。我對財新傳媒的發展充滿信心,打造一個立足國內、具有國際品牌影響的財經傳媒產業平台是我們的共同理想。“

財新傳媒總編輯胡舒立說:“財新致力於做最好的財經新聞資訊,FMC是最具有國際視野的文化領域投資基金,我們相信強強聯合必將推動財新傳媒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通過這次合作,林風看重和得到的,其實不是內容,而是品牌、影響力和高端人群,這些正是風行係之前所缺乏的資源。

林風稱,FMC入股之後,將不參與財新傳媒的日常運營,財新未來仍會堅守獨立專業的采編方針。

同時,林風也稱,願意推動旗下的風行集團,與財新傳媒未來在新媒體等渠道的戰略合作。

當然,有了這一層股權關係後,財新傳媒旗下的媒體上,以後估計不太會出現與風行集團或者林風相關的一些負麵新聞了……

這就是個好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