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風集團的成立,也標誌著,酷風從某種意義上,已經脫離了風行集團的體係,自成一派。
風行的核心業務是互聯網。
主要股東是林風、王浩、李東三人,其他股東還包括MIH集團以及黑石等投資機構。
而酷風現在的核心業務,則是以手機為代表的智能硬件與消費電子。
主要股東為風行集團、林風、穀歌、高通等。
風行雖然是酷風的大股東,但酷風的實際控製人,還是林風。
一方麵是因為林風本來就是風行集團的實際控製人,另一方麵,通過自己的私人公司、與王浩、李東等人的有限合夥公司,林風還另外持有酷風超過30%的股份。
所以,準確的說,酷風集團應該是“林風係”,而不是“風行係”。
雖然在現在這個軟硬件結合越來越密切的時代,互聯網公司也在做硬件,硬件公司也在進入互聯網,業務擴展與融合是大趨勢。
但林風還是認為,定位更加清晰和明確,也有利於專而精的針對性研發與人才儲備。
他始終堅持,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跨界雖然是潮流,但並不意味著不需要專精。
風行和酷風兩家公司,可以在業務層麵密切進行合作,但同時也需要在各自的領域,更加專注。
這從最初開始,酷風的一整套班子,林風幾乎沒有從風行集團抽人,而是邀請了眾多通信領域的牛人,全新組建的團隊,就可以看出他的想法。
事實也證明,這個豪華團隊還是挺有效的,酷風雖然是一家新公司,但人員都是業內資深的人物,無論是在行業人脈、技術、經驗等方麵都非常強,再加上領先時代的開創性產品,又踩準了智能手機發展的時代大趨勢。
這才短短三年時間,就一鳴驚人,成為新興起的手機巨頭公司。
…………
這次王浩的退休想法,也給林風一個提醒。
對於接班人的選擇和培養應該早早開始了。
公司的管理層終究要從創始人到職業經理人轉變,或者像阿裏一樣,采用“合夥人製度”,不斷的提拔和選擇新的合夥人加入,也是一種交接班的方式。
林風還年輕,旦旦也小,還談不上二代繼承人的問題。
不過從公司治理的角度,這些事也必須要開始考慮了……
林風自己的想法,再過幾年,到了重生前的2017年,他38歲的時候(實際年齡54歲),也差不多該退休了。
重生的“先知”福利,到時候已經沒有多少了,不過那時他旗下的產業估計也到了一個非常龐大的規模,自生長的能力就很強了,有無數很優秀的人才為他工作,完全可以創造全新的未來!
王浩退休,對於風行集團而言也是大事,林風準備回到京城之後,再叫上李東,三個人好好聊一聊。
風行大廈,頂層,董事長辦公室。
雖然跟隨林風創業多年,李東依然保持著以前在投行習慣,什麼時候都是一身精致挺括的三件套西服,梳理的整齊的頭發,銀絲邊眼鏡,風流而儒雅,他今年已經38歲了,但看起來也不過剛剛30出頭的樣子,他平時喜歡紅酒,跑步,保養的非常好。
他此刻一臉驚訝,就連手裏夾的雪茄煙蒂長了,都忘了去撚。
“老王想退休?……你才35啊!不用這麼早吧!”聽到這個消息,李東比林風還要吃驚。
林風一向不會紮進具體事務裏,這些年來,李東和王浩兩人的配合是最多的,王浩為人低調和善,兩人分管的業務又不同,關係一直都很不錯。
在李東看來,男人的事業過了40歲才是剛剛起步,像國內外的很多商業巨子70、80歲還依然為事業奮鬥呢!
日本的稻盛和夫去年再度出山,擔任日本航空董事長,這時他已經77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