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夏天,我集中讀了一些李白的詩,發現不少西晉的典故,比如他曾屢次提過山簡、張華、羊祜等西晉名臣,看得出來,詩仙對那個風流時代相當神往。
風流者,有才而不拘禮,是自由不羈。但從另一個角度看,西晉卻是一個黑暗無光的時代:無休止的政治鬥爭,名士死傷殆盡;國家初建二十年內接連兩次大規模戰爭,無數小規模民族衝突;統治階層貪汙腐敗,自相殘殺;一代人前半生舉世狂歡,後半生經受戰亂流離……
統一天下僅二十餘年,西晉便山河破碎,並很快滅亡。
問題出在哪裏?答曰:整個統治集團的腐化墮落,恬不知恥!
無數人觀念的碰撞、融彙,形成推動曆史走向的根本合力。試問,當絕大多數人將高尚和光榮棄如敝履,以一己私利作為指導思想和行動準則時,這個社會將朝什麼方向發展?答案不言而喻。
那麼,具體說來,西晉到底怎麼了?我試著做了一些總結,懇請讀者諸君不吝指正:
第一,治國理論和積極心態的缺失。
玄學風潮無遠弗屆,從統治階級到普通士人,整個社會尚虛無,愛奢華,拜金主義盛行,個人名利和權力爭奪成為人們的中心思想。一個國家要想成為強國,在建立和發展初期所必需的精神武器——清明公正和艱苦奮鬥,在西晉很難看到。
晉武帝在開國之初,曾當眾焚燒名貴的雉頭裘,將禦牛的牛繩從絲繩換為麻繩,以示提倡節儉。但實際上,他在當政中後期,多次充選後宮,時常舉行豪華宴會,給眾官僚們帶了個“好”頭。上行下效,當時貴族官僚們的生活水平,已遠不能以“錦衣玉食”來形容了,其奢侈荒唐常令人咋舌。
重臣何曾的夥食規格是“一食萬錢”,他的兒子何劭青出於藍,“一食二萬錢”,還說無處下箸!駙馬爺王濟家裏,竟用人奶喂小豬,然後蒸食,謂之“蒸肫”。
第二,吏治腐敗,賞罰不明。在開國之初,達官貴胄們就敢於頂風作案。比如,晉武帝即位不久,以司馬睦、山濤為代表的皇親國戚,曾公然侵占官家稻田,在遭到彈劾揭發之後,並沒有得到任何懲處。
貪汙腐化不必付出代價,導致官吏們人浮於事,賄賂公行。千方百計撈取利益,已經成了官場潛規則,在這種大風氣下,連少數正直賢能的官員,如杜預,也不得不屢次向京中要員行賄,以求自保。
武帝末期,已出現了“賣官鬻爵”的現象,等到惠帝當政,權臣重臣們你方唱罷我登場,將國法製度肆意踐踏,篡改遺詔,濫殺太子,延誤軍機,等等,例子舉不勝舉。
第三,著名的低智商皇帝。西晉不幸,趕上了著名的低智商皇帝:晉惠帝。即使不熟悉晉史的人,也久聞其大名,一句“何不食肉糜”,把他推上了弱智帝王榜,我看,進入三甲問題不大。
第四,多子未必多福。西晉有封號的同姓王超過了一百個,大多有封地,有屬兵。如此龐大的宗室集團,內部的權力鬥爭就格外複雜,宗室矛盾積累到無能的晉惠帝時期,終於導致“八王之亂”爆發,司馬諸王如著魔一般自相殘殺,把西晉送上了不歸路。
有句英文老諺語說得很好:Who don"t learn from history are doomed to repeat it!(不能以史為鑒,必將重蹈覆轍)。
因此,無論是風流還是放縱,是歎息還是痛恨,西晉這段曆史,都是值得我們一再審視的寶貴遺產。
那麼,請隨我手中的筆,踏上這段時空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