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你做好當自動取款機...(1 / 2)

孩子是“吃錢的機器”

寶寶降臨,全家歡喜興奮之餘,大部分的家庭“財政部長”——新媽媽難免會感覺到囊中羞澀,經濟壓力陡然增大。在充當“房奴”、“車奴”和“卡奴”之後,不知不覺又被貼上“孩奴”這一標簽。

常聽有些老人說:“再生一個吧,不就是桌上添個碗、多雙筷子的事嗎?”這話是老人們傳統意義上養育孩子的方式。而如今養育一個孩子,其中所蘊含的心血和花費的金錢是不可同日而語了。

80後大部分是“獨一代”。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獨一代”們養育下一代時,大部分家庭的經濟狀況已經得到極大改善。對於家中唯一的“小皇帝”、“小公主”的各種需求,“獨一代”們往往是有求必應,且力求為“獨二代”們創造更好的條件。他們在養育子女的各項支出上是這山更比那山高。他們的口號是“不求最好,但求更好”!有人通過調查發現,普通的三口之家,孩子占家庭消費的比例高達40%~50%。由此可見,孩子消費在家庭消費中所占的比重。

看看2011年來“零歲經濟”的快速發展,家長們就知道自己的貢獻有多大了。商家為了迎合家長們“追求更好”的心理,總是想方設法、巧立名目,將孩子作為其“賺錢的機器”,大有“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的萬丈豪情。但對於家庭而言,孩子則成了“吃錢的機器”。

寶寶初生,奶粉、輔食、尿不濕、衣服、床、童車、玩具、醫療以及其他各類生活用品,市場上琳琅滿目,品牌流行,價格不菲。一不留神,它們就能將你的定期存款和活期資金統統“吃”得一幹二淨。

寶寶上學後,除了正常的吃喝拉撒睡外,市場上形形色色的親子班、早教班、補習班、興趣培訓班,還有學費、出國深造費、書本費、遊玩花費、醫療費等,林林總總,更是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吞噬你的一切資產。

育兒費用的高昂,從網上曬出的育兒成本就可見一斑。S女士將寶寶一周歲內的育兒清單曬在網上:

奶粉:每月1000元(一個月4罐多)。

輔食:每月720元。其中牛初乳、漢臣氏,每月240+120=360元;亨氏小瓶輔食,每月10×10=100元;伊可新,每月40×2=80元;肝粉、蔬菜粉、肉鬆、米粉、磨牙餅幹等雜項輔食,每月200元。

洗護用品:每月100元。還有洗發精、按摩油、洗澡液、爽身液、痱子粉、花露水、防蚊貼之類。

喂養用品:每月200元。奶瓶(防脹氣的,一個100多元)、消毒鍋、溫奶器、奶嘴、學飲杯、吸盤碗、感溫勺、寶寶碗、寶寶勺等。

醫藥用品:每月100元。主要用於檢查和防疫,包括吸鼻器、安全指甲刀、感冒藥、退熱貼、溫度計、肛表、防疫針等。

車床用品:每月100元。十一二個各種被子、枕頭(冬天用棉枕,夏天用蠶沙枕,平時用蕎麥枕,熱時用竹枕,還有定型枕),以及床上的草席床單等。

玩具書籍:每月300元。剛開始是小小貓係列圖書和劈裏啪啦係列圖書等一些簡單的書,以及一些碟片,如學英語的碟片、故事的碟片、兒歌的碟片,月月更新。

車床坐椅:每月100元。小車有手推車、傘車、三輪車、扭扭車、滑板車、遙控車、搖鈴車,還有寶寶的放屁凳……

以上費用絕對令人看得眼花繚亂、無所適從。可即使如此,S女士這張賬單還不算全。畢竟她還沒有將照看孩子的人工費、交通費、外出遊玩的娛樂費等列入其內。可是,即便沒列入其內,上述那些最基本的費用就已高達2600多元。這對於普通的工薪階層而言,可不是個小數目。平心而論,S女士的育兒費用隻能算是一個平均水平。

曾聽人這麼描述育兒的花銷:“養孩子就跟裝修房子一樣,絕對是沒底的!”誠然,一套房子要想裝修得豪華,別說幾十萬,幾百萬都能投進去。但是,如果你隻花幾萬塊錢,也能夠裝修出一定效果來,甚至不裝修也能住人。養育孩子亦是如此!可是,天下畢竟沒有哪個父母願意將自己的孩子裝修成“毛坯房”,我們不奔那五星級的裝修標準,但總得要上得了台麵,也能靠個“星”吧!畢竟,誰也不想讓自己的孩子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