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兵發西域(1 / 2)

宋神宗說得異常興奮,沒有注意到王安石和呂惠卿的表情,直到他說完,這才發現二人處於震驚之中,不由得有些奇怪,問道:“你們這是怎生了?”

“呃!”王安石嘴裏發出了陣磨牙聲,這才清醒過來,有些愣愣的問道:“官家,西域真的降了?”

“那能有假?”宋神宗把手中的軍報一揚:“吳驥甚時間謊報過軍情?”

“不是那意思!”呂惠卿忙接過話頭,扶著額頭,道:“自從前朝退出西域,西域一直為大食所控製,雖然大食東進的腳步已經止住了,可是,大食在西域的影響無與倫比, 西域為何說降就降了呢?”

阿拉伯帝國崛起後,其征服腳步旋風一般快,很快就征服了地中海沿岸,然後大舉東進。阿拉伯帝國東進的第一個障礙就是波斯帝國,兩國發生了數十年的戰爭,最後阿拉伯帝國滅了波斯帝國。

波斯帝國末代國王的太了卑路斯率領大批波斯人東撤,前來唐朝尋求避難,他本人還做了唐朝的官。

這次東撤有一個後果,就是把摩尼教帶到中土,因為翻譯的錯誤,就成了“魔教”。

沒有了波斯帝國的阻擋,阿拉伯帝國東進的步伐就更快了,很快就與唐朝在西域對上了。在當時兩國都處於上升期,實力雄厚,在西域爆發了長達百年的戰爭,唐朝因為安史之亂而退出了西域。

不過,阿拉伯帝國雖然想再繼續東進,卻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因為征服過快,無法把征服之地同化,在唐朝退出西域之後,阿拉伯帝國不得不致力於內政,把征服之地進行“私有化”,把整個中東地區變成了私有的大本營。

然後,阿拉伯帝國又發生了動蕩,無力再東進,隻能轉而控製西域。唐朝退出西域,阿拉伯帝國一家獨大,在西域的影響力相當的大。

可以這樣說,當時的西域主要就是受阿拉伯帝國的影響。誰也沒有想到,西域說降便降了,這太出人意表了。

“他能不降?他敢不降?”宋神宗頭一昂,胸一挺,滿麵紅光,大笑起來:“朕的二十五萬精銳大軍擺在河西之地,隻要朕一道旨意擲下,就會大舉西域,任他大食也不是對手。你們也不想想,隋煬帝巡到張掖,西域二十八國前來獻地稱臣。隋煬帝沒有調動多少大軍,而朕的二十五萬難道是擺設?更別說,吳驥一戰而盡屠西夏和吐蕃兩國聯軍六十餘萬,這在華夏數千年曆史上就沒有過,誰能不懼?誰能不恐?”

說到此處,宋神宗不住點頭,讚歎不已:“吳驥說得對,誰冒犯了華夏,就要承受華夏的怒火!西夏和吐蕃冒犯了華夏,已經承受了華夏的怒火,有了這前車之鑒,不會再有人敢冒犯華夏了!”

“河西之戰是一場立威之戰!”王安石猛點頭,道:“自從前朝滅亡後,大宋不能振華夏聲威於異域萬裏之外,異族不知華夏之威嚴。如今,他們終於知曉了!”

“是以,西域之降,又何足怪?”宋神宗大聲作結,眉頭一挑,道:“朕以為,前朝當年在西域設安西四鎮,是很好的基石,前朝以此為基,西域一百多年沒有異動,朕決心恢複安西四鎮。介甫,你們以為呢?”

“安西四鎮雖然時有反複,曾經為吐蕃奪去過。不過,其重要是勿用置疑的,臣讚成恢複安西四鎮。”王安石不住點頭。

“官家,西域既已歸降,大宋需派一員良將坐鎮!”呂惠卿提醒一句。

“嗯!”宋神宗重重點頭,道:“自漢代收西域始,若想西域安寧,必得擇一良將。班定遠坐鎮西域,西域無異動。高仙芝坐鎮西域,以區區三兩萬之眾,與大食舉國之兵相抗,讓人讚歎啊!西域欲穩定,必欲擇將。”

眉頭一挑,沉思著道:“朕以為,鎮守西域的大將非吳驥莫屬。”

“吳驥若去西域,西域無憂也!”王安石和呂惠卿二人對視一眼,大是讚同這一提議。

然而,宋神宗卻是重重搖搖頭,道:“吳驥若是坐鎮西域,西域必然安穩,可是,朕卻以為,這是大材小用,埋沒人才。河西一戰之後,萬國震恐,爭相獻地,就剩下耶律洪基了。隻要解決了耶律洪基,大宋就恢得到前朝時的盛況,版圖盡複。然而,問題也接踵而至,這些地方長期處於異族治下,朕要從頭治理,需要革故鼎新。革故鼎新嘛,不僅要革新文事,還要革新武事。文事嘛,嗬嗬,異常順利。至於武事,革故鼎新還少不了吳驥,是以,吳驥就不去西域了。”

宋朝能有眼下之局麵,就是因為吳驥首先推動的,是因為他在邊關推動了宋朝的軍事革新。當然,這還不夠,遠遠不夠。說到軍事革新,誰也不如吳驥,要想對宋朝軍隊進行大規模的整頓,這人選非吳驥莫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