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蟻族”大事記 (1)(2 / 3)

2月至7月,基於第二次實地調研所得數據,課題組分專題撰寫報告。同時,廉思意識到,如果課題研究隻是產出幾份寫滿數據和模型的報告,那麼調研所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應當出版一本通俗易懂的書,讓更多的人了解這個群體和他們的故事。隨即,課題組深訪團隊成立,由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的在校生組成,並在唐家嶺設立記者站。深訪團隊的成員與被調查者交朋友,傾聽他們的聲音,與他們共同生活,從進入空間地理上的“聚居村”,直到深入研究對象的內心世界和情感生活。

5月,在課題組討論會上,受《蟻囈》一書啟發,由廉思提議,團隊討論,最終確定以“蟻族”來命名“高校畢業生低收入聚居群體”,並根據該群體所處地域的不同,分別冠之以京蟻(北京)、滬蟻(上海)、江蟻(武漢)、秦蟻(西安)、穗蟻(廣州)等稱呼。自此,“蟻族”由一個動物學名稱,被賦予了新的含義,成為一個“民生詞語”,記錄下轉型中國的一個側麵。

6月,廉思以《潛在危機:中國“大學畢業生低收入聚居群體”與社會穩定問題研究》為題,申請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獲得批準。

7月18日,廉思陪同北京市委副書記、首都綜治委主任、市委政法委書記王安順同誌及北京市有關委辦局同誌,來到“蟻族”聚居集中的海澱區唐家嶺村和昌平區豐善村進行調研。

8月,《蟻族——大學畢業生聚居村實錄》一書獲得北京大學校長周其鳳、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經濟學家丁寧寧、長江學者王紹光、政治學家潘維、《讀書》雜誌原主編汪暉、“三農”問題專家溫鐵軍、民辦教育傑出人物張銳等社會各界人士的聯袂推薦。

9月,《蟻族》一書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蟻族”群體正式進入公眾視野。

9月19日,《廣州日報》刊登第一篇“蟻族”報道:《80後大學畢業生緣何成“蟻族”?》。文中除介紹《蟻族》一書的主要內容外,還對廣州市“蟻族聚居村”進行了實地走訪,並將廣州大學城附近居住的“蟻族”分為四類:情侶群居、個性群居、考試群居、創業群居,這是“蟻族”一詞首次出現在平麵媒體上。

9月22日,騰訊網以“發現‘蟻族’:大學畢業生低收入聚居群體”為題,邀請《蟻族》主編廉思及“蟻族”代表鄧錕一起探討“蟻族”的生活現狀、產生原因及未來發展,這是“蟻族”一詞首次出現在網絡媒體上。

9月26日,西安《華商報》發表文章《聚焦“蟻族”:向下的青春》,文章介紹了《蟻族》一書的主要內容及“蟻族”群體的基本情況。

10月16日,重慶《時代信報》發表整版文章《蟻族:一個可能像“知青”那樣流行的單詞》,文章介紹了“蟻族”一詞產生的過程以及“蟻族”群體所反映的社會問題。

10月16日,《浙江日報》發表文章《蟻族:鮮為人知的群體》,對《蟻族》一書進行了介紹,並刊登了書中調研筆記的部分內容。

10月19日,《民主與法製時報》發表頭版文章《探訪大學畢業生“蟻族部落”》,文章詳細回顧了課題組兩年來研究“蟻族”的全過程,並就“蟻族”群體麵臨的困惑和未來人生之路進行了思考。

10月29日,《中國經濟時報》發表文章《低收入大學畢業生聚居城鄉結合部被稱“蟻族”》,文章描述了“蟻族”住房困難的現狀,著重分析了“蟻族”在戶籍製度和住房保障上存在的問題。

10月30日,《廣州日報》發表文章《80後大學畢業生多“蟻族”》,文章采訪了廣州的“穗蟻”,並邀請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嶽經綸教授就“蟻族”現象進行分析和解讀。

10月,曾在2008年申請“裝配式小公寓”專利的北京退休工程師黃日新,在看到《蟻族》一書後,來到唐家嶺對60多名外來務工人員的房屋租住情況進行了調查走訪,繼而推出了專為蟻族打造的六郎莊“膠囊公寓”,隨後又於2010年8月推出了改良後的新一代“膠囊公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