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係教授張鳴發表博文《蟻族的“逃離北上廣”問題》,認為“所謂的‘蟻族’,多為三流大學的畢業生,由於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出身農家或者小城鎮的貧民家庭,畢業時的唯一出路便是跟眾多農民工一樣,往沿海發達地區去”。
2月17日,海派青口創始人周立波在《壹周立波秀》節目中“詞說2009”,解讀“蟻族”現象。
2月18日,英國路透社發表文章《“蟻族”給中國政府帶來政策難題》,文章分析,很多大學畢業生希望過上舒適的中產階級生活,但飛漲的房價和黯淡的職業前景讓他們的雄心壯誌備受打擊。隨著“蟻族”人數的增多,這給中國領導人帶來了政策挑戰。
2月18日,美國《洛杉磯時報》發表文章《蟻族——中國那些年輕的、受過教育卻沒有工作的人們》,文章開篇寫道:“每年數以百萬計的大學生畢業,而等待他們的卻是為數不多的就業機會。這一現象使得這個國家的主要規劃者們開始擔心,一場造就了一批專業人才的大規模社會的實驗正變得事與願違。文中還對政府的舉措有所涉及,意識到這一潛在的威脅,北京竭力促使國有企業招收大學畢業生,同時鼓勵持有學曆者到農村工作。另一些畢業生則被征召入伍。國有媒體曾報道過一些女大學畢業生力圖通過婚姻來結束她們那些無果的求職。”
2月20日,農曆正月初七,春節後的第一個工作日,北京市委書記劉淇來到海澱區唐家嶺調研“蟻族”生活情況。
2月22日,《中國青年報》刊登對廉思的專訪《“蟻族”概念提出者回應爭議:讓“蟻族”融入城市是解決問題的》,這是《中國青年報》繼2009年11月18日後第二次專訪廉思。此文將之前一味把“蟻族”導向小城市的討論視角逆轉,認為大城市不應排斥“蟻族”,而應讓他們真正融入。該文發表後引起強烈社會反響,隨即被人民網、新華網、中國網等轉載。
2月22日,新加坡《聯合早報》發表文章《困在城鄉之間的中國“蟻族”》,文章認為,大城市邊緣數十萬計“蟻族”,是社會上升通道機製失靈的信號,說明社會改革進程出現了瓶頸狀態。這個態勢需要從改革房地產市場機製、公共住房政策、教育體製等方麵入手改變。否則,當改革的利益越來越難讓下層階級分享,由此而引發的社會問題可以潛伏很長時間,也可能在短時間內爆發。
2月25日,《中國教育報·新閱讀版》全版刊登《“蟻族”:奮鬥中無法釋放的青春夢想》,在“蟻族”一詞成為“2009十大流行詞語”後,從教育的角度展開“蟻族”話題的討論。
2月,《蟻居》一書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
3月,共青團中央委員會主辦的《中國青年》2010年第3期刊發文章《螞蟻的幸福關乎大氣的溫度》,文章從微小的生活細節出發,將“蟻族”的喜與悲和社會的榮與衰聯係在一起,“蟻族”的力量之大,在於他們不是一座孤島,他們有著強大的輻射作用。
3月,全國“兩會”在北京召開,“蟻族”與“蝸居”、“被增長”一並成為人大代表與政協委員關注的“民生熱詞”。現列舉幾例:
全國政協委員、著名節目主持人楊瀾表示,中國二三線城市發展快,房價低,工資水平也不錯,建議女性“蟻族”到那裏去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著名演員陳道明表示,麵對未來,現在的蟻族別著急,不要絕望,要不斷地尋找希望。
全國政協委員柯惠新表示,“蟻族”構成中,有城市待業青年,也有農民工,但最受關注的是未就業或低收入的大學畢業生。伴隨我國高等教育快速擴張、教育產業化發展引發了畢業人數激增以及專業結構不合理等現象。
全國人大代表、經濟學者張兆安表示,“蟻族”的經曆是時代的烙印。赤手空拳創造新生活,肯定要吃苦的。當前不僅要大力建設經濟適用房,還要建立層次豐富的房屋租賃市場。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郗傑英認為,要吸引大學生去中小城市和鄉村就業,政府要給予更完善的配套服務。不需要教育年輕人怎麼選擇,重要的是通過政策來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