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蟻族”這樣問我:“自己活得很難,有一種空前的無力感,不知道還能實現夢想麼?”我給出了一個不知是否正確的回答:“生命中許多時候,有許多事情,不能成全,何不站在另一個角度,雖不能至,心向往之。”
我們隨時都可能卡在人生的瓶頸。但瓶頸處,我們可以製定第二個奮鬥計劃,將成功時間推遲幾年;我們可以第二次認識自己,補情感教育的課,培養愛的能力;我們可以第二次學習生活,重溫親情與友誼,拾回為追逐成功而放棄的事物,珍惜眼前人。雖然時代走得太快,今天轉眼成過往,我們實在沒有太多時間思考人生,但留給整個人生記憶的,不應該隻是忙碌的追逐,除了一起打拚,我們還應該一起聆聽內心的聲音,不管生活如何騰挪輾轉,始終不變的是對心靈深處自由世界的追求和向往。隻有心靈不再漂泊,才是人生的真正成功;隻有“心中盛開著那永不凋零的藍蓮花”,人生之路才會如履平地,勝似閑庭信步。至於生活如何顛沛流離,工作如何跌宕起伏,道路如何崎嶇不平,那不過是我們精彩曆程中的百味調料而已,不過是盡在掌握中隨意把玩的萬花筒罷了。
那麼,如何才能在世事的拷問與不公、人性的困惑與旋渦中,坦然麵對人生的底線與選擇,穿越世相的迷霧,走出人生的荒野,求得心靈的寧靜呢?我想,那取決於你是否懷有堅定的理想和信念。其實,世上的人就像各種植物,有的是荒漠荊棘——艱難求生;有的是沙漠綠洲——今日雖好卻不知末日是否就是明天;有的是藤蔓——攀附於參天大樹;有的是胡楊——孤立於天地之間卻將種子撒向四方;有的是高山古鬆——淡然望著腳下的灼灼人世;有的是大王花——身邊圍繞著蠅營狗苟;有的是浮萍——漂泊一生;有的是深海巨藻——不見天日……人們以各種姿態活著,都必須以各種理由支撐起人生中的苦難、荒誕、無常、愚昧、黑暗、孤獨和百無聊賴,於是有的人皈依宗教,有的人尋找真愛,有的人追名逐利,有的人自我了斷,有的人耽於六欲,有的人追求真理。有意無意間,人們都在尋找一種叫做理想信念的東西,以此來支撐著活下去的理由。
人的一生,都有順境與逆境。在順境中徜徉,則順境是逆境的前奏;在逆境中自我提升,則逆境是順境的先驅。如果沒有了理想信念,人也就成了一具軀殼,失去了在這個世界行走的意義。雖然推動人生的力量可能來源於外部的許多方麵,但其中最根本、最持久的還是來自於內在的理想信念。它能給人生一種向上的力量,為人生提供動力和毅力,是人生的力量源泉。當然,你可能會說,理想信念離現實很遠,它能對我們目前有什麼幫助?那麼我要回答你:請牢記你心中的理想信念,就算你覺得它永遠不可能實現。它就像指南針一樣,當寒風咆哮、暴雨傾盆、陰雲密布,而你又沒有其他導航工具時,它會告訴你正北的位置。它可以指引你,讓你到達那個對自己和世界都有意義的彼岸。有了它,你就會方向明確、意誌堅強、熱情高漲、精力旺盛,在時代的洪流中找到屬於你自己的位置!
餘華曾說:“‘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平庸和無聊。”也許有一天,當我們步入老年,發現所有希望已經幻滅、韶華已逝時,我們會選擇傷感地告別,會選擇無奈地離開。但離開時我們也要高昂著頭,就像現在高昂著頭倔強地生活一樣。“生如蟻,美如神”,是顧城的一句詩,也是他一生的座右銘。人生下來像螻蟻一樣渺小,但可以通過努力讓自己的人生美輪美奐。讓我們把這六個字寫在心底,並告訴自己,應如何走好未來的人生路……
廉思
於美國芝加哥大學社會學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