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9章:微臣不喜歡太子(1 / 2)

很快,兩隻小火爐被端了上來,火爐上麵放著小銅盆,銅盆裏燒著熱水,熱水裏麵燙著酒,唉,皇帝還真會享受啊,不過冬天喝熱酒確實是一件美事,回家咱也弄一套這樣的小火爐,再配個火鍋,啊呀,想想都覺得美得很,美得很。

李世民案頭一隻小火爐,李浩的案頭一隻小火爐,然後還配了三樣小菜墊肚子,空腹喝酒傷身,古人還是很注重養生的。

吃了兩口菜,喝了兩杯熱酒,李浩頓覺渾身暖洋洋的,真想就這麼一直吃喝,李世民也別說那些煩心事,那樣多好啊,然而天下沒有免費的晚餐,酒過三巡,李世民終於開口了:“詩狂,此次的雪災……有點大啊。”

李浩聞言微驚,問道:“有多大?”

李世民從案上拿起四份奏折,朝身邊遞去,去發現許廉已被他揮退,不在身邊,隻有兩個宮婢在一旁服侍著,但宮婢不能碰奏折,這是規矩,於是李世民便將奏折一本一本地丟向李浩,李浩一本一本地接在手中,配合得天衣無縫,完美,倘若眾臣看到如此畫麵,一定會被驚得瞠目結舌,然後大呼成何體統。

李世民也發現自己的這一怪異行為,每次麵對李浩的時候,就不太想端皇帝的架子,他曾反思過,最後覺得這應該是自己下意識地想要拉攏李浩,使李浩對自己產生親近之感。

李浩接過奏章後便一本一本地仔細翻閱起來,越看神色越凝重,他看完之後仔細想了想,抬頭道:“陛下,關中和河東應該也受災了吧?”

“沒錯。”李世民又飛了幾本關內道和河東道的災情奏章給他,李浩又逐個翻閱了一遍。

待李浩翻閱完,李世民道:“關中和河東的災情不算嚴重,河北的災情才是大災。”

李浩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然後問道:“陛下此次傳召微臣前來,是要問詢這治災之事嗎?”

李世民點頭道:“自然是為此事,你曾平定瘟疫和旱災,在治災方麵頗有建樹,這次的災情,你不妨說說,該如何治理?”

李浩想了想,道:“陛下要問臣治災之策,臣必須先問陛下治國之策。”

李世民聞言一愣,蹙眉道:“治國之策?你要問何治國之策?”

李浩一本正經道:“孟子他老人家曾經曰過,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陛下以為此言如何?”

李世民點頭道:“魏征也曾多次以此勸諫於朕,朕深以為然,民為邦本,本固則君寧。”

“陛下英明。”李浩拱手,肅然無比道,“江山數百年一更迭,皇帝數十年一更替,唯獨百姓,千萬年不會變。”

李世民聞言渾身一震,沒想到李浩竟敢說出如此大膽的話來,一直以來,敢說這樣話的人,唯有魏征一人,沒想到現在又多了一個李浩,然而李浩的這句話,對於他來說就是真理,沒錯,一個王朝幾百年就會覆滅,一個皇帝幾十年就會換位,而老百姓,永遠都是老百姓。

李世民心中波瀾起伏,沉默了許久,這才緩緩道:“詩狂,你若有話,不妨明言。”

李浩道:“陛下,天災往往伴隨人禍,微臣之所以要征詢陛下的意見,就是想看看,是治災重要,還是鎮壓人禍重要。”

“人禍!”李世民聞言一驚,大唐強盛以來,已經有很多年沒有出現人禍了,當然啦,也是因為沒有大災,人禍往往是伴隨大災一起出現的,正因為多年未有人禍,百姓安居樂業,他差點就忘記這麼重要的事了。

李浩接著說道:“天災人禍並非空談,陛下想要治災,必須預防人禍,這人禍,也分多種,有些是災民為了求生,為了一口吃食,而發生聚眾搶掠,漸漸擴大範圍,形成人禍,這種人禍比較好解決,安撫民心即可,而有些人禍是一些心懷鬼胎之人蓄意謀劃,趁著天災攪弄風雲,愚弄百姓,此為大禍!”

李世民擺手道:“如此盛世,有誰會蓄意謀劃,詩狂多慮了。”

李浩點頭:“但願是微臣多慮了,陛下,此次治災,積雪封道,糧草估計要十日方能正常通行,陛下可想過,災民能否等上十日?”

李世民聞言一怔,瞠目望著李浩,他真的沒想過。

李浩又道:“陛下,微臣以為,治災,還得遵循一個就近原則,河北遭災不假,然而大唐豐衣足食多年,各州府庫之中自有存糧,或許那些存糧不足以賑濟災民,但卻能撐上一時,最重要的是,河北道,乃士族聚集之地,大唐以何起兵反隋,難道陛下忘了嗎?”

李世民愣住了,大唐起兵反隋,靠的就是各大門閥士族的財力支持,打仗,打的就是兵力和財力,門閥士族占據一地,經營多年,其積蓄的力量非比尋常,談不上富可敵國,卻也相差不遠了,而在這個時代,錢和糧乃是重中之重,河北道那麼多門閥世家,他們若願意捐糧出來,賑濟災民那真不是個事,關鍵問題是-他們能願意嗎?

李世民也知道,這些世家門閥肯定不會願意從身上割肉的,這群士族的尿性,他比誰都清楚,他們貪婪無比,控製著大唐的經濟,還控製了許多朝堂高官,他們的手伸得很長,甚至已經對李世民的皇權造成了威脅,李世民下達一項國策之前,先要想一想,自己的這項政策,會不會惹到這些河北的門閥,一旦侵犯了他們的利益,那麼他的這項國策就很難進展下去,這就是那些門閥士族的力量,讓李世民都感到頭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