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十四,李世民聖旨到,召李浩班師回朝,李浩歡天喜地帶著大軍開拔回長安,路途遙遠,回到長安的時候,已是暖春。
四月十四,李浩到達長安,原本他準備交完兵馬就趕緊回家的,沒想到李世民派人傳來口諭,傳他去甘露殿麵聖,李浩就鬱悶了,每次自己出征歸來,李世民都要親自召見他一番,以前他每次出征都會立下大功,被召見可以理解,這次他麼的去邊境走一趟,連一根箭都沒放,更別談立功了,這有必要召見嗎,鬱悶歸鬱悶,甘露殿還是要去的。
入了甘露殿,行禮,問候,一切已經有了套路,大家都那麼熟了,各自都按套路來,挺好的,接下來,李世民開始了套路的開場白:“詩狂,此次遠赴邊境,辛苦你了。”
李浩眉毛抽了抽,又是這種廢話,唉,李世民就喜歡說這些廢話,他超煩這個,但他還是得按套路回答:“微臣為國效力,不敢言苦,隻求國泰民安。”
“此次詩狂你又立功啦。”
“嗯?”李浩聞言雙眉一挑,以為自己聽錯了,自己去邊境玩了一圈就立功了?這是怎麼回事?
李世民見他滿麵困惑,笑著解釋道:“在你出征後,朕譴使攜國書痛斥鬆讚幹布,並告訴他們,將由你領兵鎮守邊塞,鬆讚幹布果然懼怕你,這才退兵,此乃不戰而屈人之兵,聲威退敵,你這吐蕃克星的稱號,實至名歸呀,哈哈……”
“嗬嗬。”李浩幹笑一聲,道,“陛下太抬舉微臣了,吐蕃之所以退兵,乃是懾於天可汗的威名,懼怕大唐的強盛國力,微臣未立寸功,所以不敢居功。”
李浩說的是心裏話,有功勞就是有功勞,沒功勞就是沒功勞,實事求是嘛。
李世民對他的回答非常滿意,微笑點頭:“嗯,很好,朕沒瞧錯你,這些年來,你長大了,也變得謙虛了。”
李浩隻能嗬嗬幹笑,謙虛?那是什麼玩意?字典裏查不到。
二人又閑聊了幾句,李世民忽然丟出一個重磅炸彈:“詩狂呀,最近這段時間,群臣一直上諫,讓朕盡快立一個新的儲君,畢竟儲君乃一國之本,這太子人選,可叫朕犯難了,你以為……太子人選,誰最合適?”
李浩聞言暗驚,心中快速地產生了各種猜測,李世民為何忽然問自己這個問題,難道他發覺什麼了嗎,或者他隻是單純地想要問自己……
李浩雖然心中有無數念頭,但這些念頭隻在瞬間就完成,他拱手回道:“陛下,微臣對於太子人選之事,並未仔細想過,所以一時也不知該如何回答陛下。”
李世民不放棄,道:“詩狂你一向足智多謀,朕雖然問的倉促,你現下不妨仔細想想,誰最合適呢?”
李浩假裝想了片刻,答道:“陛下,就眼下情形看來,似乎魏王最為合適。”
李浩這次又說了大實話,魏王最近如日中天,許多大臣都上奏疏,請求立魏王李泰為太子,可李世民每次看到這些奏疏都皺眉,沒錯,魏王結黨,為自己造勢,引起了李世民的反感。
李世民聽了李浩的話後,頗覺失望,淡淡道:“你也支持魏王?”
李浩搖頭道:“微臣不是支持魏王,微臣隻是就眼下的情形論事。”
“那你覺得吳王如何?”
李浩想了想,道:“吳王其實也不錯。”
“你這……”李世民聞言皺眉不悅道,“你這是和稀泥啊,說了等同於沒說。”
李浩無奈道:“陛下恕罪,微臣剛剛歸來,對朝中之事已有數月未聞,所以……還沒準備好。”
李世民想想覺得也是,李浩這才剛剛帶兵歸來,什麼都沒準備呢,好幾個月不知道朝中情況了,自然無法給出好的答案,於是李世民道:“好了,你且退下吧,明日大朝會,記得來,朕要在殿上賞你。”
李浩聞言一愣,自己明明沒有立功,為何要當殿賞賜?
李世民看出了他的疑惑,笑眯眯解釋道:“去年朕派人試種了一下貞觀水稻,收成和你所說的相差無幾,本來去年就打算賞你了,可那段時間因為太子謀反之事,朕心情不佳,就給耽擱了,朕已打算今年便將貞觀水稻推廣全國,其中淮南道、江南道、嶺南道和劍南道這四道最適種稻米,必須大力推廣,兩年之後,我大唐便再也不用為糧食而擔憂了,哈哈,詩狂呀,這可是大功啊,所以明日朝會,朕定要重重賞你。”
李浩差點都把這事給忘了,心中大喜,但表麵還是裝的十分淡然,拱手道:“陛下言重了,為大唐百姓謀福,乃微臣職責所在,不敢求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