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個問題,李世民當然考慮過,這份聖旨,由李治授意,由中書省草擬,經李世民過目批準,還要經門下省把關,並且六部以及群臣有知情權。
然而,這樣的聖旨還是發出來了,為什麼?
當李治把這份草擬好的聖旨拿到李世民床頭的時候,李世民看後雙眉緊擰,很想搖頭,這樣非常時期,還把大唐所有的兵權都交給李浩,這簡直就是讓李世民用大唐江山和自己的身家性命來賭一把,就賭李浩是不是赤膽忠心。
李世民對李浩並不夠信任,畢竟李浩曾經欺騙過他,還有,侯君集謀反的事情也讓李世民耿耿於懷,從侯君集謀反的事情,他得出了結論,人心隔肚皮,當年一起征戰的朋友,也會因為小小的怨恨而反自己,李浩被流放瓊南,他的心中難道就沒有怨氣嗎?
然而,李治的一句話卻讓李世民無言以對,當時,李治是這樣說的:“父皇,我們已經別無選擇了,若沒有足夠兵馬,就算是李浩出馬,也無濟於事,隻有予之重權,方能成功,退一萬步講,假如李浩打敗吐蕃之後,借機謀反,兒臣也認了,至少……李浩是漢人。”
這句話像一柄刀,紮進了李世民的心窩,是啊,中華大地,豈容胡虜橫行,就算是將這江山送給李浩,也不能讓吐蕃蠻夷踐踏漢人百姓。
李世民感到很悲哀,當年天下無敵的天可汗,老了卻落得如此下場,竟要有求於人,而且要押上大唐江山,可以這麼說,李浩獲得十道兵馬大元帥的軍職後,大唐皇位,他唾手可得。
有些人,終究不被世人所理解,因為他的思想已經超越了這個時代,李浩就是這樣的人。皇位對別人來說可能是人間的終極權力,然而對他來說,仿若一片浮雲,從未在他心中存在過。
收到聖旨的當晚,李浩整束行囊,安排了一下王府內的事情,第二天便出發了,為了能盡快趕到長安,李浩這次輕裝出發,隻帶了兩個人,分別是他的徒弟司徒楓還有薛仁貴,其他人全都留在了瓊南。
他們從雷州登岸,登岸後便策馬一路向北疾馳,李浩的坐騎是獅子驄,薛仁貴和司徒楓的馬也是千裏良駒,都是李世民賞賜的,趕起路來自然風馳電掣,一天便行出了六百多裏,當晚他們在白州留宿。
可天公不作美,隔日一早,便下起了雨,雨雖然不大,但也不算小,李浩急於趕路,買了三件蓑衣,三人穿上蓑衣冒雨趕路,雨天行程自然不會太快,傍晚時分雨停了,氣溫卻有所下降,三人雖然穿著蓑衣,但蓑衣的防水功能真的很一般,三人身上都淋濕了,特別是李浩,身上幾乎就找不到一塊幹燥的地方,感覺蓑衣白穿了。
當天夜裏,李浩便感覺渾身發燙,口幹舌燥,到了第二天早上,薛仁貴起床後發現頭疼欲裂,似乎是生病了,但即便如此,他也要趕路,勤王可是大事,然而李浩卻遲遲不起床,薛仁貴到李浩房間裏一看,發現李浩渾身滾燙,意識都模糊了,病得極重。
這時司徒楓也從他的房間過來了,司徒楓則不斷流鼻涕,似乎也病了,看到李浩病得如此之重,二人趕忙送李浩去醫館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