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章:胡窺青海灣(1 / 2)

噶爾欽陵這次發動的兵變非同小可,鬆加米瑪隻不過是個導火索而已,雖然噶爾欽陵控製了眾貴族和大臣們的家小,但邏些城那麼多貴族和大臣,而且其中還有武將,他不可能全都控製住,總有漏網之魚。

於是乎,一些貴族聯合武將私自調動兵力,與噶爾欽陵的大軍在邏些城中發生大戰,然而他們兵力有限,很快便被噶爾欽陵撲滅,八千大軍全軍覆沒,不僅如此,所有參戰的大臣全部被扣上謀反罪名,在城中鬧市口斬首示眾,其家人也無一幸免。

邏些城中血流成河,那些大臣家族龐大,所有大臣的家族成員加起來竟達千人,在城中一齊斬首,何其壯觀,城中劊子手隻有五十多個,居然不夠用,光是砍頭就砍了好半天。

噶爾欽陵的這一番清洗,吐蕃朝堂安靜了,再也找不到一絲半點的反對之聲,群臣也終於見識了什麼叫做虎父無犬子,噶爾東讚當年權傾朝野,如今他的兒子比他更牛逼,兩天之後,五萬大軍在左如帥索朗加讚的帶領下行出了邏些城,朝北邊而去。

發出大軍之後,噶爾欽陵在朝中大展拳腳,將以前一直受群臣反對的政策一股腦全部實施起來,這是他醞釀已久的強國政策,隻不過以前被那些鼠目寸光的大臣們給耽誤了而已,現在沒人敢阻撓了,他還不趁機實施起來更待何時。

吐蕃在大唐有暗探,李浩自然也在吐蕃安插了探子,李浩的特種兵中大部分都是異族的孩子培養而成,而且有專門的偵察兵,身為偵察兵,首先就要學會各國語言,還要精通唇語,當噶爾欽陵發動兵變當晚,一隻飛鴿就飛出了邏些城。

半個月後,當索朗加讚帶著五萬大軍來到青海附近時,李浩已經收到了飛鴿傳書,李浩在書房中手持紙條,看了片刻後,不禁仰頭輕歎:“好一個噶爾欽陵,竟用如此鐵腕手段整束吐蕃,這一點,我不如他,我太仁慈了。”

他揭開燈罩,將紙條焚毀,蹙眉緩緩道:“噶爾欽陵獨攬大權後,必定會大力發展吐蕃國力,看來攻打吐蕃之事……宜早不宜遲。”

這段時間,彭海比平時多派了三倍的斥候巡查整個青海邊沿,執失思力下的公文,他不敢輕怠,而且他也知道,這是李浩的意思,他豈敢不當一回事。

三月初三,一個斥候快馬回來向彭海稟報,在紮陵湖畔發現五萬吐蕃大軍,彭海聞言立刻寫信派快馬送去伏俟城,向執失思力請求出兵公文。

快馬一來一回兩天時間,彭海一直派斥候嚴密注意吐蕃大軍的動向,兩天時間,吐蕃大軍已經離開紮陵湖,偷偷進入青海地界,往北行去。

收到公文後,彭海留下一萬大軍守城,自己帶著三萬青海衛火速出發,繞道往北,準備阻截吐蕃大軍。

彭海帶領的三萬青海衛全部都是騎兵,而且是重裝騎兵,每一匹戰馬都是精挑細選的上等好馬,李浩當初製定的青海衛訓練計劃中,就是按照玄甲奇兵的要求訓練的,每個人都是配鐵盾和長柄陌刀,攻防兼備。

不過青海衛和玄甲奇兵又有所不同,玄甲奇兵需要進行默契度訓練,好組成一個個奇怪的鐵甲戰陣,但青海衛不需要,李浩對他們的要求就是無敵一般的衝鋒,簡單粗暴的殺傷力,超凡的單兵作戰能力,以及抵禦箭雨的能力,青海衛每人所持鐵盾是圓盾,直徑65厘米,邊緣鋒利,實在沒有兵器的時候,這鐵盾也可以殺敵,這樣的鐵盾不大不小,在馬背之上可以靈活運用,在單兵作戰能力方麵,甚至超過玄甲奇兵。

圓形鐵盾加陌刀的重量是五十斤,所有人穿皮甲,戴鐵盔,這樣既能保持靈活身手,配合鐵盾又能提供強大的防禦,就連馬匹的頭身都套有皮甲,可冒著箭雨衝鋒,這樣裝備精良的一支騎兵,而且經過嚴酷的訓練,早已成為大唐最精銳的一支部隊。

青海衛行軍速度非常快,畢竟全是騎兵,七天便來到了昔日的婼羌國境內,以前這裏是吐蕃的地盤,但被大唐搶過來了。

彭海站在山頭,用李浩贈予他的簡易望遠鏡四處觀察地形,他發現前方的山口倒是挺適合埋伏,不過他最終還是放棄了埋伏山口的打算。

雖然這裏地形不錯,但想來對方主將應該不傻,也看得出來這裏是伏擊良地,必定有所防範,而且,他所帶的三萬大軍是騎兵,不擅爬山,兩旁的山峰太過陡峭,而他們一時間又無礌石滾木等道具,所以不適合在此伏擊。

他選定的埋伏地點,在山口往北一百多裏處的一座廢棄古城中,那是漢朝時留下的伊循城,後世稱之為米蘭古城,曾是樓蘭國重要的城池之一,樓蘭滅亡後,米蘭古城和樓蘭古城一度廢棄,無人修繕,經曆多年風雨,自然破敗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