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常柏業被李治一頓嗬斥,頓時低頭不敢言語,他也沒想到,今天的李治脾氣如此不好,一開口就如此怒言相向,這還是平常那個性格柔弱的太子嗎?
就連李世民都一臉驚詫地望向李治,不知道李治發哪門子的火,太反常了,有點莫名其妙,群臣也覺得莫名其妙,一時間有點懵。
其實別說他們了,就連李治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發火,他隻知道,是李浩要他這樣做的,說是有奇效。
“方才!孤聽各位都附議反對出兵!”李治目光陰沉地掃視群臣,冷聲問道,“那就請諸位說一說,為何反對出兵吐蕃。”
那些反對出兵的大臣們聞言麵麵相覷,沒想到李治還會追問,這到底什麼情況,風向似乎不大對啊。
李治見沒人答話,便點名道:“阮祭酒,你說說看,為何反對出兵吐蕃?”
國子監祭酒阮同慶聞言趕忙答道:“回太子殿下,因為我大唐剛征戰完西突……”
他說到一半忽然停下,這才想起,方才常柏業已經說過這個理由了,而且被李治嗬斥了一頓,要在平時,這個理由是可行的,因為一個國家不宜頻繁用兵,畢竟戰爭是禍亂之源,會造成大量人口的死亡,農田流失,物資消耗等等,但滅西突厥之戰打得太漂亮了,漂亮到幾乎對大唐沒什麼影響,也就損失了三萬兵馬而已,大唐現在是兵強馬壯,要錢有錢,要糧有糧,這個慣用的理由就不成立了。
看到李治虎起了臉,阮同慶心頭一緊,趕忙開始想其他理由,然而想了大半天,卻想不出來,一直在那支支吾吾,這就很尷尬了。
李治冷哼:“沒有原因麼?”
阮同慶此刻是真的想哭,自己好不容易坐上祭酒的位置,可以登臨朝堂,沒想到今天會在太極殿上如此丟人,簡直丟人丟到姥姥家了,他隻能撲通一聲跪伏在地,磕頭道:“老臣愚昧,請陛下和殿下責罰!”
“方才李浩將軍之言不假……”李治寒著臉,聲音冷峻道,“我大唐的殿陛之間,當真有禽獸食祿,屍位素餐!”他說到最後之時,近乎瞪眼厲喝。
現在李治是真的生氣了,這些大臣讓他生氣了,兵事,國之大事也,沒有一個靠譜的理由,就這麼盲目地從眾去反對,這是一個良臣該做的事情嗎,隨便拉一個不識字的莊稼漢來也會呀,別人說什麼,跟著說什麼,不就是了,而且這人居然還是飽讀詩書的國子監祭酒大人,李治畢竟是太子,心係國家,怎能不怒。
李治這一聲喝,嚇得群臣全部低下了頭,上位者的氣勢展露無遺,他們終於意識到,眼前這位是太子,是未來的皇上,他脾氣好,並不是不會發怒,他發起怒來,也很嚇人。
阮同慶匍匐在地,渾身顫抖,雖然李世民和李治沒有給他任何懲罰,但從李治的態度可以看出來,他這個祭酒當不了多久了,就算李世民能容他,隻怕李治上位後,第一時間就拿他開刀。
有一句話叫做一朝天子一朝臣,意思是說,當權者變動,下屬也跟著變動,這是千年以來顛不破的真理,每一個皇帝繼位後,在一兩年內,都會整肅朝堂,做出較大的人事變動,將看不順眼的人罷官的罷官,殺頭的殺頭,流放的流放,然後將自己認為得力的和信得過的人手安插在重要崗位,用四個字形容-大刀闊斧。
李世民心疾頻繁發作,這不是秘密,恐命不久矣,李治即位也就是一兩年內的事情了,李治繼位後,肯定也會做出一係列的官員位置調整,那些禁不住掂量的,就回家種地或者做生意去吧。
李世民當皇帝久了,被群臣摸清了脾氣和底線,這些大臣們欺虎年邁,成群結黨套路李世民。
李浩也正是發現了這一點,所以才會啟用李治這頭黑馬來震懾他們,你們摸清李世民的脾氣了是吧,那你們摸清李治的脾氣了嗎?
答案是沒有,幾乎所有的人都忽視了李治,認為李治就是個性格懦弱的軟柿子,連李治的老爹李世民都這麼認為。
正因為所有人都忽視了李治,現在李治忽然發飆,大家才覺得可怕,老實人發起怒來,真的好嚇人,更何況這還是未來的皇者,將來這群大臣還要在他手底下混飯吃呢,能不能通得過新皇上位後的大刀闊斧還是個未知數呢。
底下那群反對出兵的眾臣頓時紛紛心頭叫苦,後悔不迭。
長孫無忌偷偷回頭,看到眾人皆有悔意,很是惱火,沒想到半路居然殺出了個李治,更沒想到李治居然有如此大的影響力,這一切,太過反常,這根本不符合李治的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