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生命的成長,應該是身體心靈平衡和諧生長的。每個孩子都應該有內在的無形的真心、十足的誠意,這些在支撐著孩子的學習、生活、交友、個性、行為習慣,有了這種真心誠意,孩子才會快樂,才會把事情做好,他的一切才會非常和諧。這裏可以提供一些與心靈相關的詞也是與個性相關的詞以供參考:簡單,誠實,本真,渾然一體,樸素,平靜,純潔,清澈,尊嚴,明亮,喜悅,溫暖,安寧,友好,敏感,開放,輕柔,精細,靈性,這裏的每一個概念都值得我們細細地去體味和養護一生。
如何做好孩子的心靈關懷呢?父母除了關心孩子的身體、督促孩子的學業以外,可以從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入手。隻要是有意義的事情,父母就鼓勵孩子多接觸,孩子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找到了自我,自我意識就會和諧起來。
孩子們既喜歡談論食物、玩具等方麵的話題,也喜歡多讀書,多鍛煉身體,參加航模比賽,發明製作小手工藝品,在物質的結構、色彩和細節中,發現和諧的美;在令人歎為觀止的藝術作品、文學作品(如散文詩詞的清新曠達與灑脫)中感受愉悅,尤其是讀人物傳記、文學、哲學類的書,了解心理學知識,嚐試去了解身邊每一個人,理解他們,欣賞他們;堅持運動,親近並融入大自然。
人們內在的和諧本身就有,隻是在人之初時,需要從外部世界獲得激發的力量,當孩子在外界體驗到內心的和諧之美時,父母就一定要幫助孩子把這種美好留下,留得多了,內在也就和諧了。內在的和諧是需要不斷積累的,如趁著雨後的清新、美好,你和孩子爬到二十多層的屋頂,去欣賞那絢麗的彩虹,彩虹我們誰都留不住,更無法占有它,隻能記住它的美好。尤其是父母和孩子在一起時,親情、美景、閑適、大自然最沉默的愛的表達,都彙聚成了內在的和諧與寧靜。一個內在積累美好事物和印象更多、更豐富的人,會在外在發現更多的美好,從而發現並堅信人性的美好。
在歐美,一些發達國家的有知識有修養的人,他們寧靜、溫和、簡單、真誠、樸素、深刻,他們都有著發自內心的自己的愛好,或是帆板,或是義務為所有過往船隻做海上氣象預報,或是機械修理,或是專利發明,或是背起大背包旅遊世界,他們對人友好,注重環保,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相結合得非常和諧,給人的感覺是他們非常可愛。
在中國,也有一些可敬的人,每個月生活隻花幾百元錢,甚至幾十元錢,但他們喜歡琴棋書畫,熱愛讀書、運動,熱心投入公益慈善活動,幫助農村窮困地區或受災的人們以及孤兒等社會弱勢人群,他們不受流俗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影響,精神上十分富足,生活得非常開心。每個人都要去為自己、為自己的孩子尋找屬於自己生命中最有活力的那一部分精神,找到了,心靈就尋到了歸宿,心安了,生命才會出現勃勃的生機。這樣,你想要孩子做成的事,她在不經意間就能做成;不用父母們撕心裂肺、呼天搶地、連打帶罵地催促,孩子們就能學得好考得好。現代社會的人們,再聲嘶力竭,再怒容滿麵,都不具有權威和影響力,隻是或迷茫或恐懼時內心的無助與掙紮;而再興高采烈,再眉飛色舞,也都不是心靈的寧靜與喜悅,隻是在社會經濟生活激烈的競爭中,暫時的享受帶來的加倍透支生命的亢奮。
中國的父母很了不起,他們肯付出,肯犧牲自己,他們愛護生命,信仰生命,非常愛自己的孩子,血統裏有一種十分珍貴、非常高尚的犧牲精神,令人讚歎不已,可歌可泣。於是,一旦他們認定什麼事情對孩子們最好,他們會竭盡全力地去做。因此,一旦父母們認識到愛孩子的心如此重要,其重要程度絕不亞於愛孩子的身體、愛孩子的成績、愛孩子的物質條件、愛孩子的前途時,他們會堅定不移地愛上孩子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