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鵬程的情緒問題主要隨爺爺,但不是說責任完全就在爺爺身上。在家庭這個團隊中,一個人的情緒問題,在每個人身上都能找到原因。奶奶多年得不到理解,更不要說體貼,由於生性柔弱,她隻能用沉默遷就來避免與爺爺更大的衝突。這種回避問題的態度實際上更助長了爺爺的壞脾氣,他從來都沒有認為自己錯過。而鵬程的爸爸和媽媽也一直住著老人的房子,以老人較高的退休工資做貼補,盡量不惹老人生氣,才使得老人的情緒經常如洪水般泛濫四溢,以至於鵬程的情緒也隨之而動。
《禮記·中庸》裏談到:“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這裏談到的天命,不是我們每個人的天性,想怎麼發就怎麼發,這裏談到的天命是正道的本性,人的天性符合了天命,才會健康快樂而平安,而這種大道本性是要修養出來的,修養天命的過程,也是教養教育的過程。
《中庸》還談到了:“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人的情緒未起伏時,恰恰是天道大道的天性根本,而發而中節時,也是通達了大道。中正之氣,是滋養身心的自然進程,如果家庭中的每個人都不是任意隨性地發脾氣,都能加強自己的修養,都能在情緒上做到中和,每個人都各安其位,家庭成員之間一定會和睦相處安享天倫。
“中”是天理的根本,不可違背,“和”是天理的大道,需要追求。調節每個人的情緒,使之符合於節度,有著很實在的現實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