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氣息隨你起伏,你的氣息隨誰起伏?調伏自己心中無數頭情緒猛獸,是每個家長一生的修養主題。
那麼這些情緒是怎麼產生起伏的呢?
人的氣息受心念的監察和調控,一個見識較少心胸較狹隘、十分自我中心的人在與人交往時,常常會感到心理不平衡,他就會在起心動念時覺得委屈憤怒,想要為自己爭取更大的權利,滿足自己的需求。嚴重時,他會把對方當成敵人或感覺到對方要加害自己,自己必須要進行防衛,於是產生了攻擊性念頭。
而心胸寬廣的人往往心裏更容易安寧,他會經常出現良善的念頭,他會因為好朋友優秀出色得到好成績而高興,看到好朋友玩玩具時,他願意等待輪到自己頭上的時刻,即便是自己此次再沒有機會了,他也會很平靜地離開,不在心上一直掛著。因此,人必須要持續走出自我中心,不斷豐富自己的見識,了解他人,不斷反思,追求心理的成長與成熟,才能使自己的氣息不太受那些狹隘自私的念頭影響和左右。
再有,如果一個人的生理不夠健康,內分泌係統較紊亂,呼吸係統、消化係統和神經係統等不和諧不通暢,五髒六腑功能較弱,血管壁很脆弱,精氣神不好,感覺就會很粗糙簡單或過於敏感而容易受驚。心裏一旦出現不好的念頭後,比如急躁、抑鬱、生氣、憤怒,身體內外如神經血管五髒肌肉皮膚等都控製和駕馭不了這種不好的念頭,也會出現心髒加速,喘息加劇,眼神憤怒而狂亂,身體手舞足蹈等狀態。
因此,父母平時一定要修身,跑步、遊泳、靜坐、瑜伽、太極、氣功等活動方式,都能使身體大軀幹和小肌肉這些無論微觀局部還是宏觀整體的部分更加精細輕柔起來。有了這樣的修身成果,大智慧才會顯現,你的智慧才能清晰明朗地調控頭腦中的每一個念頭和身體的每一次發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