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秦麵對自己的兒子,那隻是當代社會中的一個孩子,如果她請教一下經驗豐富的中小學的老教師們就會發現,與以往幾十年的學生們相比,當今這個年代的孩子普遍存在這樣的特點:貪玩,過於活躍,不愛學習,注意力難以集中。此外,伴隨著這些特點,有的孩子還存在著更深層的心理問題,恐怕父母和老師們都還沒有深刻體會到。
情緒調控能力及自我行為約束能力的培養應該從嬰兒開始。有些孩子天生活躍好動,對什麼事情都充滿興趣,這本身是一件好事,父母一定要給予孩子好奇心充分的滿足和鼓勵。但這樣的孩子情緒很容易激動,一動起來很難控製住,這是一種生理神經係統、心腦血管及內髒器官活動和個性上的弱點,任其發展的話,不但影響身體健康發育,而且將來很容易給孩子帶來很大的苦惱和挫折感,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引導孩子經常從事安靜的活動。比如通過手工剪紙、閱讀來培養他的專注力;當孩子在集體中過於沉浸在自己的遊戲中忘乎所以地興奮,其行為與周圍環境不相協調時,父母就要及時呼喚導引他漸漸走出來;如果孩子過於活躍興奮,給其他人帶來不便,父母要及時溫柔而堅定地製止。漸漸地一點一滴地引導,孩子才能培養良好的情緒控製力與行為約束力。
如果沒有學會調控,孩子情緒過分活躍,行為過於愛動,雖然他們的想象力通常十分豐富,思維也極其跳躍,聰明異常,但思緒會很狂亂,行為與個性會很滑(不是油滑,是易滑出生活的軌道),他們會忽略父母和老師的要求,追求快樂至上。他們很難認真傾聽並吸收大人們講的道理,會過於任性,過於貪戀自己喜愛的遊戲活動,當然,在那些遊戲活動中,他們是非常專注的,但這樣的孩子喜愛的遊戲往往不是父母和老師期待的,所以經常會與周圍環境出現不協調的局麵。當孩子感到不自由時,他們的思維與行為就會習慣性地滑出生活的軌道,一門心思堅持自己的遊戲和玩具。通常,他們也會注重眼下必須要做的事情,但放縱自己的心性慣了,他們很容易分心,這使得他們自己也苦惱異常。
比如,快要考試時,孩子正在寫重要的作業題備考,這時的孩子要經曆學習專注力的嚴峻的考驗——
一道心理波流開始啟動:我要準備解題,要做功課,這次一定要考好,讓親愛的媽媽滿意,我開始翻開書和作業本……
就在幾秒鍾之後,該生另有所思,因為另一道心理波流又開始出現:要是數學題太難我不會做怎麼辦?我有些害怕,也有些厭倦,怎麼也打不起精神……
幾分鍾之後,再一道心理波流出現:最近玩的一個遊戲點卡快沒了,也不知媽媽能不能給我買了續上;我費了老長時間的勁總也打不過其中一關,我怎麼就那麼笨呢,急死我了……不行不行,又忘了該寫作業了,這作業怎麼看著那麼陌生不可愛呢?我還是先吃塊巧克力吧。嗯?這種巧克力的味道真難吃,不如上次爸爸從德國帶回來的香甜,什麼破玩意兒!
一個多小時過去,我還沒有寫一個字,我已經分明看到媽媽焦慮的臉,聽到媽媽憤怒的聲音在臨近,但我的心很亂,我的氣力很虛弱,我的手就是無法拿起筆去往作業本上寫一個字。爸媽最近總吵架,媽媽說爸爸開車太快,怕出事,讓我覺得特別可氣的是交通法規怎麼能規定撞了行人要司機負全責呢?太不公平了,令人氣憤!當然,他們吵架主要是因為我,一說起我學習的事情,他們就總是神態慌張,語氣越來越激烈。那麼大的人總吵架,真無能,又很可憐,他們說服不了對方,等他們說服了對方,再來說服我,恐怕得等到我自己變成老頭的時候了。啊,我的這個想法很有趣吧,我真的很聰明,爸媽的CPU已經遲鈍了,我比他們聰明多了,我越來越瞧不起他們。天哪,兩個多小時都過去了,老媽快回來了,有種恐怖感一陣陣地越來越強烈地襲上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