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章 你的愛中夾雜著什麼嗎?(1 / 1)

有的父母在含辛茹苦養育孩子的奉獻過程中,對孩子不斷出現的事故總會感到不適應,哪怕每天隻出一點事故,他們都會很不適應。比如孩子平時寫作業還算認真,可今天的字寫得有些潦草,媽媽首先會感到不舒服,然後就一遍遍地責備,孩子不情願改,她就會拉著臉不高興,孩子會很困惑:不知道媽媽是在幫自己學習還是為了拿自己當出氣筒;要是孩子早晨上學出門慢了些,爸爸的拖鞋就可能橫飛過來了,孩子的心髒會隨著爸爸的“憤怒的拖鞋”而受到驚嚇。這些都是當代父母們對孩子的各種行為感到不適應的表現。

在孩子頂嘴、磨蹭、不專心、做小動作、懶散、貪玩時,總之是他做得不對的時候,你在心裏會升起一種什麼樣的感覺?是不舒服,還是夾雜著不舒服和擔憂,或是擔憂之後堅定地想要幫助他?第三種情感是比較成熟的教養心態。最成熟的教養心態應該是:對孩子的任何失常行為表現都不認為是在給你找麻煩,你都能從中發現孩子成長的生機,每一次你都鎮定自若,遊刃有餘,安之若素。如果父母能控製住自己的情緒,孩子反倒很容易明了什麼是正確的做事方式,這才是對孩子最圓熟的愛。

然而很遺憾,現在的許多父母每天都有很多的事情要處理,期間會糾結著很複雜的情緒,受這些複雜情緒所困,人的適應性非常僵化不靈活,遇到孩子再給他們“添麻煩”時,他們很容易被惹火。父母們會把那些致使他們不舒服的情緒,隨著對孩子的“關心”和“教育”,一股腦兒地過度灌給孩子,讓孩子得到的“愛”中夾雜著深深的指責,從而引起孩子內心的困惑和不安。這些內心的不安使得孩子的安全感發展得不夠純粹徹底,隨時都會在將來再度引發不良事件。

不是孩子變動大毛病多,是父母的情緒中雜染的東西太多了。

每天,我們都在和孩子相處,我們不太快樂不太滿足,我們心裏充滿了不安,就要求孩子極盡完美,如果有一點不如意,父母就會感到委屈,感到吃驚,吃驚後的各種不良情緒隨之而來,什麼情緒情感都有可能:驚訝,憤怒,怨恨,委屈,悲傷,有成見,反複嘮叨,覺得自己對、孩子不對。當父母心驚肉跳時,孩子更在心驚肉跳。

在給予孩子愛的過程中,我們給予孩子的精神負擔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