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3章 價值觀差異與情感隔閡的深重阻擋(1 / 1)

趙全的確有望子成龍的良好願望,也為孩子的教育為了這個家付出很多,但她自身的確有她在自己的角度上看不到的不足和缺欠。

通常來說,人們很少或從來不懷疑自己的思想,趙全恰恰以自己的思維慣式一直在處理著家庭關係,麵對著孩子的教育。

趙全很羨慕自己同學的學曆、工作和收入,她把這些方麵看成幸福生活的源頭,這些物質名分的東西在趙全心裏壓得過重,而她又把這種重擔轉嫁到了孩子身上,連累家人一起跟著緊張。要知道,在一個家庭裏麵,尤其是對於孩子和老人來說,得到年富力強的中年人的接納和肯定非常重要,獲得情感和尊重,要比獲得好成績重要得多。而趙全工作很累很辛苦,每天都在最辛苦的時候給孩子補功課,就會對孩子更沒有耐心,教點兒東西,就要求孩子立刻就會,不要走神,不許孩子說不會,如果孩子有一點不如她的意,她就會馬上感到不自在,這樣,對她還有孩子和老人來說更是苦上加苦。教孩子功課應該是在心裏輕鬆,雙方都願意的情況下展開的,不能在天天都疲憊不堪的時候進行,趙全的個性略顯得僵硬,教育方法也過於僵硬了。

還有,當婆婆說做這些遊戲學這些東西沒用的時候,當婆婆從外麵劈頭蓋臉地打電話過來的時候,趙全很容易傷心。表麵上,趙全好像很獨立,一個人在支撐孩子的教育,很有想法和行動力,但事實上趙全很依賴,不能自主,依賴的一個明顯表現就是容易受別人的影響。其實,如果她覺得她做的事情對,就應該很自信地堅持自己的做法,並且適當向婆婆解釋這其中的原因。如果婆婆一時不能接受,趙全該堅持的堅持,以後再試圖說服也可以。

婆媳之間本身就存在著情感隔閡,試想:如果是孩子的姥姥提出質疑的話,趙全就不會這樣憤怒和排斥了。所以,趙全要經常開導自己:婆婆也是自己的媽媽,不要跟她隔著心,一家人不說兩家話,應該把心放得更寬一些。什麼時候,都應該把家往一起合,而不是總是單獨分心去想其他人的不是,否則,家庭教育永遠也不可能一致,甚至家庭還會走向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