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全在與婆婆不一致時,她把苦惱訴諸丈夫想討個說法,但丈夫並不知道裏麵的詳情,即使知道了,他夾在母親和媳婦之間也很為難。何況,趙全的態度一開始很強硬,強硬的態度隻能激怒對方,再想說服對方理解自己、配合自己,那幾乎是不可能的,矛盾隻能激化,情形隻能惡化。趙全還是需要修養自己的性情,凡事都要冷靜地分析、思考和判斷,冷靜地平等地與愛人與婆婆交流。
再有,趙全作為女人做了很多的事情,很辛苦也很賣力,但女人的一個共同的缺點她也具備,那就是念頭上較為幻想、放縱和奔逸,經常會很任性地想一些或說出一些很自我中心很不講道理的話,如果這些念頭還不足解氣和表達自己的思想,她們會繼續演繹,再去推演出來一係列的想象,在心裏反複上演、複習,直到她認為自己真的很委屈,受到了傷害。經常在心裏麵幻想著去詆毀,幻想著受傷害,等機會來到的時候,嘴裏就像沒有把門的一樣,口才極好地,一氣嗬成地,把這些編輯得“成熟”的幻覺思想一股腦兒說出來,這樣會讓孩子、讓愛人、讓老人十分痛苦,但女人們似乎對此一無所知,一直持續地保持著這個傷害家庭成員情感的心理特點。
比如,當趙全被婆婆數落教孩子那些遊戲沒用時,趙全就開始了自己的心理創作和推演:“本來我夠累的了,我教你們家的孫子是為了我自己嗎?不是為你們的後代更好嗎?本來寄居在你們家我就不願意,都怪我的丈夫沒能耐!自己嫁到這個家虧透了,這個家太不把我當回事了!”“你媽真是太不講理了!你媽什麼都不懂,還要幹涉我教孩子知識,你媽……”這些話都是趙全最痛心的時候想說的、想表達的心理狀態,但這些話隻是一時迷亂時的氣話,卻是讓丈夫痛心的話。要說累,大家都累,“你們家的孫子”、“你們家的後代”,這樣想是在推脫責任,自己都沒有把自己當主人。而妻子怪自己的丈夫沒能耐就更不好了。夫妻兩個人既然走到了一起,就應該相互安慰支撐,相互肯定鼓勵,抱怨對方隻能讓對方產生厭煩感,兩個人的心越隔越遠,一口一個“你媽”這樣說話時,趙全已經把丈夫推到了對立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