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沒怎麼浪費唇舌,陳掌和衛少兒就同意了霍嬗將陳檀送入軍中的建議。
隨著這幾年陳檀的年紀漸長,陳家的兩位主人就總是要為自家的這個紈絝子的浪蕩舉止而發愁。生怕這位小爺又欺負或者招惹了其他勳貴大臣家裏的子弟。
按理說有衛氏這棵大樹可以依靠,陳家在這種小事情上其實也不怎麼害怕。
可是架不住陳家的情況比較特殊。衛少兒和陳掌結合的時候,衛子夫還沒有封後,衛青也隻是一員剛剛崛起的將領,陳掌盡管隻是曲逆侯府的庶子,但是和衛少兒的結合也算得上的般配。可是沒幾年,曲逆侯國除,陳掌也隻能靠著妻子背後顯貴的娘家人保住了富貴。
本來在漢室數得著的萬戶侯爵曲逆侯已經是過往雲煙,落了難的陳氏和衛氏的這樁聯姻就顯得有那麼點攀龍附鳳的感覺。要是鬧出什麼事情來還需要皇後和大將軍出麵解決,更是讓陳家這種百年名族在臉麵上掛不住。
更別提二十年前的陳氏家主陳何因為坐略人妻,棄市,國除,這一件陳年舊事可以說已經把陳家在貴族圈子裏的麵子給丟幹淨了。一個堂堂的萬戶侯竟然就和鄉下小地主一樣去強搶人妻,簡直是把貴族的體麵踩在了汙泥裏。要是陳檀以後也搞出一件這麼丟人的事情,陳家的臉麵就徹底地丟光了。
最關鍵的一點,霍嬗提到的謀立軍功使曲逆侯複家打動了陳掌。
一個曾經有過輝煌的家族,在一朝落魄之後最想要的是什麼?
答案隻有一個,那就是振興家族,讓家族恢複往昔的榮光。
高帝時,封侯者百四十有三人,其中有十三人姓陳。把剩下的十二個陳姓列侯綁在一起,其份量也及不上“六出奇謀”的曲逆侯陳平。等到後來與絳侯周勃誅諸呂、扶文帝之後,陳平的影響力更是功臣中數一數二的。
經過了曆年的益封,曲逆侯國的戶數也從開國時的五千戶增至了一萬六千戶。就是後世子孫襲封後,曲逆侯家的子弟在列侯圈子裏也屬於是能夠斜著眼看人的。
最後一代曲逆侯陳何死後,這帶領家族恢複榮光的重任也就自然而然地落在了陳掌的身上。沒辦法,曲逆侯國除之後陳氏家族的日子是一天不如一天,也就是庶子出身的陳掌因為妻族的關係,依然算得上顯貴。這個責任於陳掌而言是責無旁貸。
陳掌身上唯一比較出眾的地方就是長得帥,還憑著這個找了衛少兒這麼個老婆。除此之外,他是既不會打仗,也不會牧民,一點功勞都立不下,這位曲逆侯府的庶子拿什麼來讓曲逆侯複家。
反正陳掌已經五十來歲了,這一輩子說去來也就這樣了。可是獨子陳檀不一樣,剛滿二十歲,還有可以挽救的餘地。尤其是現在霍嬗主動提出要請趙破奴幫忙調教,那就更是求之不得的大好事了。隻要有霍嬗這位漢軍未來的巨頭提攜,還怕在戰場上立不下功勞嗎?
想一想公孫賀和公孫敖,兩個人多次無功而返或是吃了敗仗,不就是抱著衛青的大腿才能混上了侯爵。有這樣的例子在前,陳掌覺得霍嬗的建議實在是太好了。
陳檀又不是衛伉、衛不疑、衛登,有一個牛上天的老爹,能在繈褓中就被封侯。這三個侄子縱然是元鼎五年酎金失侯,等到太子劉據繼位以後也能因為外戚之故而再度封侯。他的份量實在是比不上大將軍衛青,陳檀到時候未必能有這個福氣。
還是跟著霍嬗混軍功比較靠譜,順便還能讓陳氏在軍中也建立起自己的勢力。
都是列侯世家,他們陳家自從曾祖陳平死後,就失去了朝堂中舉足輕重的地位。而同樣是誅諸呂、扶文帝絳侯周勃,次子周亞夫是文、景時期的漢軍第一人,後來還攜平定七國之亂的功勞拜相。如果不是因為周亞夫太過頭鐵,將景帝熱鬧,怎麼會因為一句“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落得個絕食而亡的下場,豐縣周氏的榮耀也不會就這麼止步於第二代。
至於衛少兒的意見,就被陳掌和霍嬗給忽略了。
陳掌想的是慈母多敗兒,陳檀長歪了和衛少兒這個溺愛孩子的母親有著很大的關係。還好大司馬霍去病是由天子一手撫育長大,不然也可能跟陳檀成了一個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