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上)(1 / 3)

廷尉趙禹和中尉王溫舒出外,代表著蓬萊一案的徹底完結。

一時之間,長安城內的諸方勢力中暗流湧動。

“沒想到蓬萊一案就這麼樣塵埃落定了。”漪蘭殿的主人李夫人如是歎道。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的李夫人已於兩年前被當今天子納為私寵。

而且專寵程度尤甚於皇後衛子夫和王夫人,這一點從李夫人現在居住的宮殿就能看出一二,漪蘭殿的上一任主人可是當今天子的生母王娡。

“其實可以算作是情理之中吧,就算是齊王沒有薨逝,廷尉署和中尉署也已經查不下去了。我之前使了點錢買通了中尉署的人。據他們所言,自從臨朐縣尉郭邑和齊王少府屬官薛周相繼畏罪自殺後,兩個衙署手頭上的線索就基本上全斷了。後來查出來一些零碎線索也沒法讓他們深查下去,蓬萊案的幕後之人行事太謹慎了,幾乎所有的手尾都被清理幹淨了。”時任北軍司馬的李廣利搖了搖頭道。

“事情若是果如大哥所言,那我們李氏未來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啊!蓬萊一案不論是為勳貴所為,還是衛氏之中有人自作主張,但是這些人做事的手段又準又狠,的確是我們李氏一族所不能及的。”李夫人的聲音猶如珠落玉盤,動聽之極。

“我們李氏本來就是中山國平民出身,隻是會一點音律歌舞,用朝臣們的話講就是倡優之人罷了。要不是小妹你受到了天子的寵幸,如何能有今日。”李氏家族的另一個核心,協律都尉李延年用他尖細的嗓音說道,“他們能做到這些,是因為他們花了幾十年時間建立起如今的根基。我們李氏一族驟貴,在這方麵有差距才是正常的。隻不過既然知道了哪裏有不足之處,那我們就慢慢地向他們學習就是了。”

沒錯,就是尖細。當朝寵妃李夫人的二哥李延年,他就是一個宦官。

李延年年輕時因犯法而受到腐刑,後來就到宮中的狗監任職,負責的工作就是養狗。

漢代養狗的風氣很盛行,上至皇帝、王侯,下至平民百姓,都有養狗的習慣。

當今天子也很喜歡養狗,在宮中就有以狗、犬為名的宮廷建築,如“犬台宮”、“走狗觀”等。

“其沒入奴婢,分諸苑養狗馬禽獸,及與諸官。”——《史記·平準書》。

告緡得來的奴婢、財富中,也有相當一部分被用於宮中狗馬禽獸的飼養,可見天子對於走狗、禽獸的重視。

司馬相如的舉主楊得意就是當時的狗監,從他能向天子出言推薦老鄉司馬相如,就知道狗監盡管隻是個飼養員,在宮中的地位其實並不低。

李延年的發跡也是從他養狗開始的。先是在宮裏養狗,成為了天子近臣。

後來又因為擅長音律被天子屢屢召見,當今天子是一個在音律方麵相當有造詣的人,將堪稱當世第一音律大家的李延年視為樂律上的知己。

也正因為如此,李延年才有機會在天子的麵前吟唱了那首名傳千古的《佳人曲》,並且還給李氏家族帶來了真正發達的機會。

“世間萬事隻要肯學總是能夠有所成就的,比起朝堂諸公,我們兄妹幾人都還年輕得很。”說到這裏,李廣利突然又正色言道,“小妹,如今什麼事情也及不上懷上皇子之事重要。李氏雖名為外戚,但是你一日沒有皇子傍身,李氏的根基就一日不穩。你入宮都兩年,這肚子怎麼還是沒有什麼動靜啊?”

“大哥說的是,這才是最最緊要的一件事。齊王薨逝,我們未來外甥的皇位繼承路上可就剩下太子這一個競爭對手了。特別是近幾年,因為太子對匈奴的主張偏向議和,天子對他很有些意見,太子的儲位並不是想象中那麼的穩如泰山。”李延年點了點頭道。

天子對太子有意見,朝中大臣就沒有不知道的。李氏兄弟自然也是十分清楚的。

要不是當年大司馬霍去病領頭上疏將三王送去了封地,讓太子在宮中沒有對手;要不是大將軍衛青功高蓋世,憑著他的權勢庇佑著太子的“妄為”,太子說不定已經學他的伯父劉榮一樣客死異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