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去海城(1 / 3)

周秋萍也覺得不能遲。

她也不清楚倒賣國庫券的紅利期究竟能持續到什麼時候, 她隻知道自己必須得動作快。

這個時代的聰明人實在太多了。即便他們沒有重生的優勢,國庫券市場上照樣誕生了眾多百萬富翁。

周高氏絮絮叨叨, 不願意她出門:“你也講了,菜籽餅的生意做得好,每天也有上千塊錢的收入。這麼安安穩穩的買賣不好嗎?你非得東奔西跑,一個女人在外頭多危險啊。”

周秋萍嚇唬她:“你今天掙錢了,明天人家發現這事兒特別來錢,收回去自己做怎麼辦?狡兔三窟,永遠不能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籠子裏。”

周高氏嚇了一跳,立刻東南西北都拜拜。請求各路神明千萬不要聽這丫頭胡說八道。就讓她長長久久地做這安穩的菜籽餅買賣吧。

周秋萍咬咬頭,從屋裏翻出了舊報紙給阿媽看:“你瞧瞧,各地國庫券的收購價格是不一樣的。經濟發達的地方像海城, 人家有投資國庫券的意識,願意買的人多,價格就漲得快。往內陸地區走,經濟越是欠發達,國庫券越是出不了價。三文不值兩文就賣了。掙這個錢,是國家允許的。咱們多攢點錢,以後就是生意出問題了, 我們還有能力緩衝, 再尋其他掙錢的買賣。”

周高氏憂愁:“你又沒坐過火車, 你一個人跑那麼遠的地方我哪放心啊?”

周秋萍哭笑不得:“有啥好不放心的,凡事都有第一次。我以前還沒做過買賣呢, 不也自己做出來了嗎?那會兒天不亮,我就一個人騎車在路上跑,我不怕啊,我照樣怕的要死。反正海城也不遠, 坐火車一天就到,完了我就回來了。”

周高氏還是憂心重重。可豬油渣生意說沒就沒的事讓她充滿了危機,她也沒辦法肯定菜籽餅能倒賣到什麼時候。

不行,還是要多想想。一方麵多跟些村子建立合作關係,另一方麵還得擴展貨源。

像豬飼料,除了菜籽餅之外,豆餅花生餅什麼的應該都可以,她還要再打聽打聽,看看這部分生意能不能做。

周秋萍趁著阿媽走神的時候,趕緊收拾行李。

周高氏看她要拿那個大旅行包,頓時嚇了一跳:“你作死哦,你拿這麼多。你少拿點出去探探路。”

“多拿就多掙一份錢。時間就是金錢。”

周高氏毫不客氣:“你拿得動嗎?你胳膊使得上力氣嗎?”

這還真說到了周秋萍的痛點。肌肉拉傷,不是三五天就能養好的。她現在年輕,要是敢不當回事,以後落下病根,有她吃虧的日子在後麵呢。

周秋萍隻能咬咬牙,戀戀不舍地扒拉出一半,隻帶40萬走。結果阿媽看到之後,愣是又從裏麵扒拉出10捆,剩下的也就30萬了。

周秋萍無語:“你這也太誇張了吧?”

當媽的人卻嚴厲的很:“你別拿自己的身體不當回事。這麼重拎壞了胳膊怎麼辦?”

周秋萍隨口應道:“我不拎,我背在肩膀上。”

話一說出口,她就覺得這是個絕頂的好主意。現在雙肩包還不流行,市麵上少見。但背鍋的人都知道,雙肩包才是最適合旅行攜帶的,舒服又方便。

她翻出了個從地攤上淘到的雙肩包,將40萬的國庫券塞進去,上麵再蓋幾件衣服,背在身上,感覺也不吃勁。

周高氏將信將疑,自己試驗了一回,才勉勉強強答應:“你別逞強,出門就坐車。我聽說大城市可以攔車坐的。寧願多花點錢,不要自己吃虧。”

周秋萍笑了:“你都讓我花錢了。”

她記得小時候,三更半夜起床,跑十幾裏路去集市上賣挑好的螺螄肉。回來可以花5分錢搭車子,她賣了三毛錢,實在是兩個腳板都痛,坐了拖拉機回來。然後被狠狠地罵了,說她一個丫頭片子嘴饞身懶亂花錢。

周高氏嘟囔著:“那不是沒錢嗎?”

“有錢。”周秋萍不給她留麵子,“咱家在大隊都算是富裕戶,就是你們死摳一分錢都不肯花。就想著沒影的兒子呢。”

周高氏被當麵不給臉,也不高興了:“行了,多少年的事了,就你一張嘴叭叭個沒完。”

周秋萍冷哼:“你沒忘了就好。我小時候過得跟個小叫花子似的。知青上咱家來,還以為咱家還在鬧□□呢。用他們的話來講,豬都不吃我們吃的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