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山看到兒子的求救眼神,愛莫能助的笑了笑,帶著王曉洲和大丫,一起去了鎮上。
“這魚活著價錢能多點,我先去酒樓,你們先去市集,一會這裏集合。”
“曉洲哥哥,你要買什麼菜?朱大叔家的豬肉便宜又好,蔡奶奶家的雞鴨又肥又嫩,蔬菜的話,每家都差不多。”
最後王曉洲買了五斤上等五花肉,現在的天還不熱,肉吃不完可以放水井裏涼著,又挑了兩根筒子骨,可以回去熬湯喝。
又買了一隻雞,不吃還可以先養著下蛋。
路過一個小攤,攤主在賣雞崽和鴨崽,在古代賣這個還挺稀奇的,轉念一想,喲,這老板商業之才啊。
他平時都要上課,留張氏一個人在家,挺孤單的,不如買幾隻,也能給院裏添幾分活力。
“老板,你這小雞崽怎麼賣?”
老板看到長袍小書生,開心的想著好幾天了,終於有一隻肥羊來了。
笑容剛楊起,就看到男娃身邊的女娃娃,得了,上下裝,腳上布鞋還帶著點土,一看就沒少養過雞,泄氣的實話說道:“公□□文,母雞十文,都是自家老母雞孵的,健康的很。”
一般農家都會自己孵小雞,他瞅著自家雞崽特別可愛,想來富貴窩長大的公子小姐應該會喜歡,特意捉了幾隻出來賣。
蹲了兩天,好歹今天開張了。
王曉洲兩手拎菜,大丫幫忙摟著小竹筐,三隻小黃雞在竹筐裏喳喳叫。
路過點心店,他又花了二十文買了一包桂花糕送給大丫,他其實更想送小姑娘喜歡的東西,可惜這世他是個男的,身份上有些不合適。
王大山摸了摸懷裏新出爐的銅板,買了三串糖葫蘆,坐在牛車上等著。
很快幾個人就回了家。
張氏和老太太正坐在院裏摘菜,兩人一邊手裏忙活著,一邊時不時抬頭聊聊天。
“洲兒,大丫,回來啦。”
大丫放下懷裏的雞崽,害羞的喊了聲,“張嬸,徐奶奶”。
張氏笑著應了一聲,接過兒子手裏的菜,對著大丫道:“今兒個嬸子家裏菜多,你家就別做飯了,過來一起吃。”
“呀,還買了小雞崽。”
誰能拒絕的了可愛的小動物呢。
“娘,張嬸喊我們中午一起過去吃飯。”王大丫拆開油紙,拿出一塊槐花糕,先遞了一塊給她娘。
“這是曉洲給你買的吧,這孩子真好,年紀小就能抄書賺錢,性格溫和,出手也大方。”馬氏打趣的看著自家女兒。
馬老太帶著馬氏一起過去幫幫忙,打打下手,順便看看那徐氏究竟想幹什麼。
徐老太笑著和眾人打了聲招呼。
馬老太親熱的拉著徐老太的手,道:“老姐姐,這裏啊,有她們年輕人就行了,我們一把年紀了,院裏歇歇就行。”
“之前的事,我也聽說了。”
徐老太聞言又開始哭起來。
馬老太淡定的掏出一塊粗布手絹,遞給了徐老太。
“哎呦,我們都一把年紀了,可不興哭了,容易折壽。”
徐老太一聽,哭聲一頓,歎氣道:“年紀大了,特別容易想起曾經做過的愧疚事。”
馬老太轉移話題,聊聊了徐氏家裏其他人現在都生活的怎麼樣。
張老頭和徐老太,拿了王秀才的十兩,對外宣稱是女兒的彩禮錢,回去後先替張小樹還了五兩的欠債,剩下的五兩基本就給張小樹娶媳婦花光了。
農忙的時候一起下田,不忙的時候男人就在鎮上做工,貼補家用。
馬老太靜靜的聽著,時不時點點頭配合著說幾句話。
“家裏日子過的苦啊,眼見孫子都要大了,更愁啊。”
“張家村不像王家村這麼富裕,隨隨便便就能讀的了書,我們是旮旯縫裏求生存,別說讀書了,我孫兒要是能認識點字,我就心滿意足了。”
“看老姐姐說的,哪家日子不都是這麼熬過來的,你看張氏生活安逸,也不容易啊,年紀輕輕還帶著個孩子,孤兒寡母的,看著都讓人可憐。”
說完,馬老太有些同情的看著廚房裏忙碌的張氏。
哎,這徐老太無事不登三寶殿啊,三句話不離窮,這對母子倆難得生活平靜下來,這往後怕是得鬧騰了。
王曉洲人在房間抄書,耳朵卻一直留意外麵的談話。
心裏越發有些不放心把張氏一個人留在家裏,家裏院牆都是木頭圍的,一推就倒,他平日都在鎮上,出事也不能及時趕回來。
明明這世他還是個孩子啊,天天操心賺錢養家,現在還要操心張氏的安全。
作者有話要說: 送上今日的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