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都,又名建康、金陵。
八十七年前,北至奢延,南至朱崖州,西至紮陵湖,東至東海還都是漢人的領土。
但那時朝廷無能、藩王驕橫,成閔帝又年幼稚弱,諸王趁機掀起一場史稱“奪位之戰”的大亂,以致鮮卑、氐、羯等族趁虛而入,令朝廷丟了半壁江山,漢人自此元氣大傷,連長安、洛陽都盡歸胡人之手。
後來胡人在北方紮根忙著雜胡相爭,漢人以建康為中都修生養息,定國號為成,南北百姓間漸漸有了貿易往來,勉強算相安無事。
而漢人似乎天生就善於經營,如今南北已流傳起新的俗諺——天下之富,藏於中都。
中都城十裏外,一支車隊不緊不慢地行在西郊官道上,道路兩邊遍植桑榆,堆出鬱鬱翠煙。
隊伍中隻有一名藍衣青年騎馬,其它人或乘驢車或是步行,元昭也騎著青驢跟藍衣青年並轡而行,隻是矮了對方一個頭。
一個月多月前,元昭還在後陳的龍勒古寺修壁畫,突然收到家中來信讓他回去,便打點行裝趕赴中都。走到竟陵時,遇到姓姚的一家人要搬去中都,願意帶他一程。
藍衣青年是這姚家車隊的主人,名叫姚越,才學出眾、心腸也好,這一路元昭常跟他閑聊。
“怎麼,小郎君也受了征召,選充太子舍人?”姚越問。
元昭聽到這個“也”字,奇道:“原來姚郎也是為了此事入京?”
姚越搖搖頭:“我已打算稱病辭召,搬來中都是為別的事。”說到這,他看看元昭一身簡樸布衣和騎著的青驢,言辭委婉地說:“小郎君年紀輕輕便受征召,必是一地俊才,但這次入京,可有跟父母師長商議?”
數月前,陛下有旨,讓各州郡推舉尚未加冠、德才兼備的少年入京,選充太子舍人,一些寒門子弟也受到征召,紛紛讚頌天子聖德善政。
但太子舍人是什麼?是入職五品,未來天子的近臣。世家大族中也有數名子弟受詔,怎麼可能輪到世家之外?就算天子力排眾議,真的選了一名寒門少年,那少年從此也就成了眾矢之的。
姚越自知門第低微不抱此望,他跟元昭同行數日言語投契,看元昭貧寒年少,怕這小郎君想不通其中關節,特意出言提點。
元昭聽得懂對方的好意,忙解釋道:“其實我這次來也是順便選選,進京主要是為了……”他還沒瞎編出理由,忽然聽到一陣急促蹄音,元昭回頭一望,見一群人策馬而來,其中有不少是佩劍的武士,一看就知道這群人身份不凡。
姚越忙拉元昭一把,說:“小郎君,下來避一避。”
姚家的車夫手腳最麻利,已經驅車讓到路邊,元昭跟姚越迅速跳下青驢和駿馬,跟眾人一起退到道路兩邊,頷首低眉以示恭敬。
那群縱馬者已經奔到車隊前,馬蹄揚起一片塵埃,騎在前方的是數名年輕男女,個個身著戎服、衣飾華貴、馬鞍邊別著蹴鞠用的球杆。為首者是一名騎胭脂馬的女郎,生得頗為美貌,神情傲慢又驕橫。
這群人風一般地從車隊麵前掠過,大多數人沒往路邊分半個眼神,倒是那為首的女郎向旁邊看了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