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君心難測,所以洛寧問出這句話的時候著實有些緊張。
然而接下來張迅的話卻讓他迷茫了。
“是這樣的,準備加一篇課文,就叫《人民的好宰相》”
“人民的好宰相?”洛寧完全跟不上國王陛下的腦回路。
張迅卻很興致盎然地說道:“這篇課文,主要就是通過幾個小故事串聯的形式,來講述我們的宰相,也就是李維斯伯爵辛苦工作,為王國勤懇負責的事跡,比如說伯爵平常生活相對於其餘大臣便相對簡樸,就可以從這點上編個故事出來,還有,再弄一個熬夜工作的小故事,比如說有人偶然發現,在夜裏,宰相大人依然在勤苦地點著燈在批改文件,明明才是中年,就累出了白發之類的,或者累暈了,吐血了之類的等等,哦最好還要有個體貼下屬這種,類似的小故事。”
洛寧完全搞不懂這是要幹啥,他心中揣摩,以他對國王陛下的了解,在塑造正麵形象這件事上國王是一貫謹慎的,就算是想要塑造人物,為啥不以國王自己為原型?為啥要把這個形象安到宰相李維斯頭上,雖然說李維斯工作的確努力認真,朝中上下有目共睹,但是也不至於到了那種誇張的程度,至於簡樸,那隻是相對於浪費奢侈的貴族而言的,最起碼李維斯的生活質量比洛寧這個知名學者好太多了。
所以,他實在搞不懂這是什麼意思。
然而張迅也沒有任何要解釋的意思,他隻能領命而去。
等洛寧走了,張迅眯著眼嘿嘿直笑。
這篇課文的主要靈感來自於某位偉人,同時也吸取了其餘別的經典故事的精髓,其實,要不是宰相身體挺硬朗,他甚至想弄一篇《十裏長街送宰相》的課文出來。
目的麼,自然是塑造一個好的官員模範出來。
這裏有數層考慮。
比如說正在計劃中的建黨,未來組建的黨派中的人必然要從政當官,這裏的官就需要和舊時代的貴族式官員有一個明顯的區分,而什麼樣才是標準的,黨需要的官員形象呢,不能憑空讓大家想象,必須給一個生動的例子出來,於是他選擇了李維斯。
隻要將李維斯整個形象塑造好了,就可以為以後的黨派出身官員做一個樣子了,樹立一個標準,同時宰相這個官職也足夠高,足夠重,分量夠足。
另外,這樣一個辛勤工作的形象其實是在暗暗地為他需要的新式官員下定義,如果說的清楚明白些,便是“人民公仆。”
嗯,準確來說,應該是“國王公仆”,既然是為官員下定義,自然是不能以國王為原型,他需要讓人民知道,一個合格的官員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卻不會用任何東西來約束國王自己。
另外,這也是在用另外一種形式嘉獎李維斯,這兩年宰相可謂忠心耿耿,鷹揚的國運增長,李維斯功不可沒,他的官職也足夠高了,張迅又不準備再封新的大貴族,所以就想出來這樣一個方式來嘉獎李維斯,隻要這個形象寫入課本,就相當於給了宰相一大塊護身符,具體效用相信以李維斯的智慧定能琢磨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