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將軍在邊上看著,同樣也覺得同這位相比,自己真的挺作的,不知道少城主會不會想到自己身上去。
果然就看到少城主看向自己那意味深長的眼神。額,他這算是躺著中槍的,有點冤枉呀。
程將軍的投誠很痛快,很徹底,連家小都不用顧忌,當初他接下來這個差事的時候,就知道有死無回,這就是遺臭萬年的差事,能安排的都已經安排了。餘下那些就是認為可以舍棄他的那些人了,這樣的人,他也不必多做打算的,大家都是為了掙命,誰也不用說誰。
燕少城主身邊不光都是武將,那麼多的文人,整出來一篇還不算是太差的奏折還是能辦到的,到現在為止基本上秦地都已經在燕城的口袋裏麵了。
要說這事吧挺過癮的,說出去,做出來,都讓他們心中倍兒有底氣,腰板都是直的,可這份驕傲能不能暢快的宣誓出來,讓他們猶如錦衣夜行,心下很是騷動。
盡管奏折已經寫的很克製了,不過字裏行間那股子秦地是我燕城的留漏,連燕少城主都覺得這玩意像是宣戰呢。掃了一眼抓耳撓腮的文人們,就沒看出來,這幫子嘴炮還是基站派的。
燕少城主:“我讓你們寫折子,是跟京都邀功的,不是邀戰的,會不會寫呀。”
地盤都到手了,少城主還這麼低聲下氣的做什麼呀,不就是戰嗎,他們燕城還怕了不成,就不信京都有那麼大的臉,真的讓人過來搶地盤。
大家很是不服氣的,而且都是文人不服氣:“少城主功在社稷,我燕城百姓,秦地百姓俱都放在心上的,京都王上不體諒民生疾苦,為一己之私修築仙台”
燕少城主:‘閉嘴吧,我讓你們寫的是請功折子,不是繳文。’
燕陽鼻子差點氣歪了,流血打仗的侍衛們還沒怎麼地呢,一群拿筆杆子的已經在後麵吆喝上了。這不是誠心的沒事找事嗎。
最後燕少城主親自口述的,讓程將軍寫的,意思很明白,駐仙台遇上民變,時疫,求助燕城少主才能免於全軍覆沒,不過駐仙台這邊的工匠,十有九死,無力修建。且,燕少城主在駐仙台這邊滅時疫,平民變,花費良多,還請王上為燕少城主請功。
好吧,隨著的還有,燕陽自己給京都的折子,裏麵一句請功的意思都沒有,很簡單,秦地已經平了,等著王上派人過來接手呢,不過秦地大旱經年,為安撫民眾,燕城出錢出力良多,如今已經無力負擔,讓燕城那邊都跟著入不敷出,民眾沒有糧食吃了。還請王上體恤。
體恤怎麼體恤呀,那就是把燕城搭進去的糧食,錢財,藥材,布匹等事物趕緊的給補上。餘下的人家燕少城主那是一句沒說的。
蘇將軍跟著也給京都去了折子,別的沒有多說,裏麵就是厚的能著書的賬單。
還有蘇將軍的最後簽字畫押,不得不說,最讓人觸目驚心的就是,賬單上最後簽字之處,開都都是大齊某某將軍,
京都的王上也好大臣也好,看到大齊開頭的欠賬單,都不忍不住要皺皺眉頭。
這位將軍要說也是為民做了好事,不過簽賬單的時候,您真不用這麼為時刻不忘是大齊的將軍呀。看著實在是太觸目驚心了。
燕少城主在老大夫確認駐仙台這邊沒有問題之後,才帶著大口罩在城裏走了一圈,不得不說,建築真的很宏達,很費錢。燕赤侍衛:“我的個姥姥呀,這要是修建城池,得多堅固呀。咱們隻要守住門戶,任它什麼外族也進不來呀。”
感觸最多的還是跟在身邊的程將軍同蘇將軍,燕陽他們看到的不過是半成品,中間為了修建仙台,如何耗資,他們怕是最清楚地。
聽聞燕城也是有仙城的,燕赤總兵在少城主跟前就這麼說話真的妥當嗎,不過這話說的可真接地氣,他們都是武將,誰不願意守一座固若金湯的城池呀。
可惜這麼巨大的建築,超高的耗資,跟這些都沒有關係呀,不過是他們京都王上的一己私欲。問仙,求長生,虧王上還知道遮羞,說是為了祭祀大齊百年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