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六章 領地(1 / 3)

王上這道旨意下來,滿朝嘩然,禦史都要撞柱了,不過人家王上說了,若是不如此諸位大人說說該當如何,燕城燕氏父子在秦地做的事情,肯定是功勞一件,人家搭進去那麼多,燕城都沒糧食吃了,你好意思就這麼把地盤收回來嗎。

這樣不要臉的事情,大家支持王上幹,不過王上不幹的話,誰也沒臉說的。

君臣要比不要臉的話,都不遑多讓,不過這名聲誰背的問題,顯然臣子是想甩給王上的,你家的江山社稷,你不背誰背呀。

誰知道遇上一個大方敗家的主,人家不背,還要拿地盤換名聲。嗬嗬。

出兵,人家燕城沒做什麼呀,自始至終都客客氣氣的,等著京都過去官員接盤呢,再說了,最重要的問題就是沒兵呀,武力上沒有鎮壓人家的實力。

想不出來別的辦法,那就隻能看著王上的旨意傳達出去,人家王上說了,有撞柱的這份心意,不如多替大齊想想周全的辦法,一句話不聽我的可以隻要你們拿出來可行的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諸位大人不吭聲了,連禦史都不鬧騰了,王上這麼有魄力的時候太少,要是能用在怎麼對付燕氏父子身上就更好了,偏偏是用在堵他們這些忠臣良將上,跟誰說理去呀。

眼看著大齊的半壁江山就落入了人家燕氏父子手裏呀,大齊這樣下去,該當如何模樣。朝堂上一半的官員都想同丞相大人一樣病一病了。

反正也是千瘡百孔了,讓王上隨便折騰去吧,不想在糟這份心了,有時候諸位大人都在想,讓燕氏父子來個痛快的,早些來京都好了,也省的他們這些老臣每日惶恐不安,整天的看著王上往死路上作,真的很痛苦呀。

秦地,燕少城主看到手上的東西,有種不真實的感覺,來的是不是太容易了呀。一直到身邊的燕赤帶頭高呼:“恭喜少城主,賀喜少城主”

好吧秦地竟然就這樣收歸他的名下了,不費一兵一卒。當然了花了好多的銀錢,撒了好多的糧食出去的。不過也算是和平過度。不容易呀。

隨著這份意旨下來的還有讓燕少城主,派人督造駐仙台的旨意。

眾人都看著燕少城主,這麼大的好處都得了,王上這點事要是不辦不太地道,可真要是辦的話,那就是個坑呀,怕是燕城燕氏父子積攢下來的這點名聲都要毀在這上麵。

連過來傳旨的官員都看著燕城少主,最要緊的是,燕少城主身邊的人讓這位官員看著鬧心。

傳說中一人擋下燕城千軍萬馬的蘇將軍,在人家燕少城主手底下規規矩矩的,任誰一看就明白多衷心。

還有就是過來給王上督建仙台的京都大營程將軍,竟然對著燕少城主也是一副惟命是從的樣子,這可真是糟心透了。回去可怎麼跟王上回話呀。

燕陽比眾人想的都要臉皮厚,還是那麼不經心的態度:“哎,上官榮秉,不死本少城主對王上的仙台不盡心呀,而是那畢竟是王上的仙台,我等凡夫俗子實在是沒有這個福氣接近仙台,有心無力,還請上官如實回稟王上。”

還有比這個更敷衍的嗎。傳旨的官員不開口,跟來的內侍落了臉色:“燕少城主,王上對少城主如此厚愛,燕少城主如此敷衍王上難道就是燕氏父子的赤膽忠心。”

燕陽撇嘴,這東西他們父子從來沒有好不好。一個內侍也敢在他燕少城主麵前張揚。

燕赤總兵手中的利刃,哢嚓就抽出來了,寒光森森:“大膽,你一個內侍,竟敢在我主麵前如此放肆。”

拿著聖旨的官員,摸摸腦袋上的汗水:“還請少城主息怒,這位總兵大人息怒。少城主所言,下官實在是不甚明了,還請少城主能為下官解惑,也好讓下官回京都給王上一個交代。”

這人說話還算是客氣,有眼色,燕少城主剛入手偌大的秦地,心情好,願意給人麵子:“上官有所不知,王上金口玉言所封下的仙城不同凡響,程將軍等人都是被仙城給驅逐出來的,我等沒有福氣,至今無緣進入仙城呢。上官若是不信,可自行去仙城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