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大隋風雲》原計劃要寫的內容,因為本人水平太差,寫得很失敗,所以草草結束了,在這裏對所有支持我的書友說聲抱歉,感謝你們的支持,感激不盡。
=
=
基本框架
=
大周天河六年(公元571年),五月,大齊國太宰段韶、蘭陵王高長恭圍攻定陽,汾州刺史楊敷在突圍中全軍覆沒。
楊敷軍中隊主斷箭奉命殺出重圍向齊公宇文憲求援,但他被當作逃兵發配到敦煌。敦煌石城鎮將李雄偶然發現他的長相和自己的堂弟李丹非常相似,這讓他想起了父親李標臨終前的一段話。
此時晉公宇文護把持大周權柄,而天子宇文邕韜光隱晦,準備誅殺權臣,繼而勵精圖治,實現自己一統天下的理想。
晉公宇文護當初能順利輔政,獨攬大權,得益於關攏豪族的鼎力支持,但隨著大周國實力逐漸增強,宇文護和關攏豪族的矛盾越來越大。
魏國公李暉是大周八柱國之一李弼的兒子,太祖文皇帝宇文泰的女婿,天子宇文邕的姐夫,他和鄖(yun)國公韋孝寬、申國公李穆、唐國公李昞、隨國公楊堅等關攏豪族意欲誅殺宇文護。
李暉接到李雄的書信後,隨即設策,並讓其弟李丹北上塞外,會合李雄實施大計,但李丹卻突然中毒而死,斷箭不得不冒名頂替李丹繼續征戰,繼而引出了撲朔迷離的身世之謎,以及和他的身世緊密相關的鳳凰璧。
斷箭和李丹自此合二為一。
=
大周天河七年(公元572年),正月到三月。
李丹成功劫持了突厥公主,挑起了突厥和吐穀渾對大周的憤怒,但他在返回長安途中,連遭刺殺,就在他生命危在旦夕之際,刺客木蘭看到了他身上的鳳凰璧,抽劍而走。李丹艱難返回長安。
天子宇文邕在一幫親信大臣的內外配合下,利用離間計分裂宇文護內部,用各種借口欺騙和麻痹宇文護,把他的眾多親族和僚屬調離京師,同時利用突厥的威脅和北齊的戰爭把大量軍隊調到東西邊境。
斷箭在這段時間一邊用李丹的身份周旋於朝堂上下,一邊小心翼翼、戰戰兢兢地為生存而搏鬥,而李丹未婚妻元氏和元氏背後的代北勢力給了李丹很大幫助,終於讓李丹在誅殺大計功虧一簣之際,力挽狂瀾,擊敗了宇文護。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從樓觀道的嚴達大師那裏知道了鳳凰璧的來由,又從禪宗大師僧實的嘴裏知道了鳳凰璧中所隱藏的項羽寶藏的秘密。
=
大周天河七年(公元572年),四月到七月。
大周要想統一天下,首先就要擊敗大齊統一黃河流域,而要想擊敗大齊,首先就要逾越一道巨大的障礙,那就是大齊名將斛律光。
四月,大周派工部成公宇文建、小禮部辛彥之出使大齊,而李丹卻以商賈身份進入大齊,兩路人馬一明一暗,打算實施反間、刺殺等手段殺死斛律光。
此刻斛律光和祖珽的權力爭奪非常激烈,而祖珽試圖重振大齊,這對大周的威脅更大,李丹轉而改變攻殺目標,但因為大齊朝堂上的矛盾突然爆發,再加上大齊佛道兩教的仇恨等諸多因素,祖珽迅速殺死了斛律光。李丹再刺祖珽失敗,遭到追殺,迫不得已帶著斛律光的後人南逃陳國。
大周為慶賀斛律光死去,大赦,改年號為建德。
大江南北兩岸的天師道和江南上清派對李丹展開追殺,要奪走他手中的鳳凰璧,而佛教天台宗、三論宗、普法宗也參予其中,樓觀道和禪宗、蓮宗(即淨土宗)卻竭力保護他,他的身世之謎愈發難解。
十月,李丹渡江,在江左再次遇到刺客木蘭。木蘭隸屬於一個神秘的天驕組織,在她的引薦下,李丹進入了天驕,踏進了古老的李家道(天師道的一支),知道了一個驚天讖語,取天下者李氏也。李家道以複興漢族社稷為宗旨,而天驕成員很多是各國上等漢族門閥,實力強勁,矢誌恢複漢祚。李丹成為李家道的一員,承擔奪取天下的重任。
=
斛律光死後,江左大陳國看到了北伐的機會,隨即和大周國互派使者相約攻擊。大周需要時間蓄積實力統一黃河流域,而大陳更急切需要擴展疆域以確保江左的安危,但雙方都怕被對方利用,談判進展緩慢。
佛家的禪宗在雙方國主的請求下,出麵斡旋,而北齊的禪宗不斷施加影響,談判陷入僵局。
李丹通過佛道兩教的幫助,和太子陳叔寶相識,並遊說皇帝陳頊(xu),獻北伐之策,同時和大周國主取得聯係,以特使身份促成談判。這段時間,李丹和禪宗的人來往密切,受到了禪宗統一觀點的影響。禪宗認為要想統一,必須在多民族融合的基礎上進行,建立一個大漢族國家,而這一點和江左道家的統一觀點有很大差異。
大周建德二年(公元573年),正月,大周國主讓步,以犧牲梁國(後梁,大周附庸國)為代價,換取大陳的北伐。
三月,李丹到梁國江陵,獻複國之策。待齊、陳兩敗俱傷之際,則助其複國。大周暗中和梁國聯兵,策應大陳北伐。
四月,大陳天子下旨出兵收複江淮,吳明徹率軍北上。李丹隨梁軍北伐。十月,吳明徹攻克壽春,大軍開始渡淮攻擊。
=
大周建德二年(公元573年)八月。
大周天子宇文邕為增強國力,內外施策。對外,向突厥稱臣、和吐穀渾交好、和大齊結盟、暗中聯合大陳攻打大齊,消耗齊、陳實力;對內,修改府兵製獨攬軍權,修改各項經濟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