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周大象元年(公元580年)。
大周天子*杞公宇文亮之媳,導致宇文亮叛亂被殺,至此徹底失去人心。
五月,大周天子準備誅殺楊堅,楊堅果斷反擊。五月十一,天子暴斃,楊堅立宇文闡為帝,攫取權柄。
六月初六,楊堅以天子名義下旨,恢複佛道兩教。
六月初,相州總管尉遲迥,鄖州總管司馬消難,益州總管王謙借口楊堅弑君,起兵叛亂。同時間,豫、荊、襄三州蠻反,攻殺州郡。大陳乘機北上攻伐。突厥乘機宼邊。回到京師的五位藩王也積極謀劃誅殺楊堅。
大周岌岌可危。
李丹雖然想盡一切辦法奪取國祚,但終究功虧一簣,最後不得不在佛道兩教的勸說下,和楊堅攜手抗敵。
這是一場生死大戰。
=
並州總管李穆在這個關鍵時刻,毅然選擇了支持楊堅,此舉迅速扭轉了天下形勢。
八月,韋孝寬、李丹等人率軍擊敗相州總管尉遲迥。
九月,王誼攻擊司馬消難。司馬消難敗,投靠大陳。
十月,韋孝寬率軍平定豫、荊、襄三州。
十月,梁睿、李丹等人東西夾擊,擊敗益州總管王謙。
楊堅也在長安連續誅殺藩王。
=
大隋開皇元年(公元581年)。
二月初四,楊堅受禪,建立大隋。
=
楊堅以儒學治國,輔以佛教禪宗、道教樓觀道,極力壓製佛教其它宗派,嚴厲打擊道教的天師道,這使得南朝的佛教天台宗、蓮宗等宗派和道教的天師道對大隋極為仇恨。
楊堅大肆分封宗室,實行三省六部官製,修改均田製、賦稅製,修改府兵製,一連串的新政狠狠打擊了門閥,這讓大隋內部的矛盾驟然激化。
此刻的大隋內部不穩,朝堂上紛爭不斷,門閥豪族抗擊新政,各地叛亂迭起;外部憂患重重,北有突厥、吐穀渾、東胡的契丹等外族,南有大陳國,一個個虎視眈眈。
這時,一個驚人的消息從大漠傳來,突厥佗缽可汗死了,突厥一分為四,戰亂在即。
楊堅大喜,為了轉移矛盾,於九月起兵,準備攻打大陳。
十月,大隋實行新律。
=
大隋開皇二年(公元582年)。
正月初十,大陳皇帝駕崩。這對大隋是個好消息。但是,突厥人的連續宼邊,讓大隋無力南下。二月十五,大隋罷兵,全力防禦突厥人。
五月十六,突厥五個可汗,四十萬軍隊南下。與此同時,原北齊高寶寧攻打幽州。吐穀渾攻打隴西。
大隋和突厥的決戰開始了。
大隋一邊讓長孫晟(cheng)頻繁出使突厥各部實施離間計,一邊八道出塞,集結數十萬大軍北上攻擊突厥。
這場大戰持續四年,到開皇五年(公元585年)七月,*沙缽略可汗移居白道川(今內蒙古呼和浩特西北),臣服大隋為止,大隋才算扭轉了大漠形勢,取得了對突厥人的絕對優勢,而吐穀渾基本上已沒有還手之力,東胡的契丹更不敢放馬南下。
李丹在這四年裏往返於朝堂和戰場之間。他在戰場上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在朝堂上的地位也越來越高。
楊堅也在這段時間裏逐漸鞏固了大隋。
隨著大隋軍隊在大漠上的節節勝利,大隋的各項新製度也一一推行和實施,而朝堂和門閥之間的矛盾在一係列利益爭鬥中也越來越激烈。
=
大隋開皇六年(公元586年),梁士彥、宇文忻、劉昉密謀造反被殺,而楊堅也因此和天驕公開決裂。
李丹此刻已經認同禪宗的統一觀點,他借助天驕內部的分裂,經過一係列艱苦爭鬥,重整了天驕,並借助天驕的力量影響大陳朝綱,積極籌劃征伐大陳,一統天下。
開皇七年(公元587年),在李丹的策劃下,大隋準備廢除後梁國。九月,後梁向大陳求援,大陳出兵,被李丹擊敗。後梁國的蕭岩帶著十萬餘口逃奔大陳。後梁國滅。
大隋準備攻打大陳,做出種種策略調整,而大陳天子隻顧和張麗華等一般寵妃荒淫奢侈,朝政皆托付於施文慶、沈客卿、陽慧朗等佞臣,敗亡在即。
李丹數次渡江出使,拜訪佛道兩教和陳國的門閥權臣,雙方做出妥協。
=
開皇八年(公元588年),十月二十八日,大隋水師順江而下,開始了統一天下的最後一戰。
開皇九年(公元589年),正月初一,賀若弼從廣陵方向渡江攻打建康,決戰的帷幕終於拉開。
正月二十二,楊廣進入建康,陳國亡。
=
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十一月,江南叛亂愈演愈烈,楊素、李丹、史萬歲等人率軍平叛。十二月,楊廣出任揚州總管。
開皇十年(公元590年),李丹、裴矩率軍平定嶺南之亂。
李丹見到了洗夫人,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並用鳳凰璧成功進入項羽寶庫,然而,當他看到寶庫門上的一句讖言後,不禁仰天長歎。
代楊氏而取天下者,李氏也。也就是說,一場更大的浩劫正呼嘯而來。
李丹帶著妻小悄然出海,隱居於高麗,但他的離開,真的能避免這場浩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