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野正吾哈哈一笑,“這才是為什麼中島社長會被殺的起因了。為了製造社長的不在場證明。在涉及不在場證明的時間段裏,能夠在警方的監視下帶著現金,駕車去應對恐嚇威脅,不就是最好的不在場證明嗎?”
“但為了製造不在場證明,他事先設計並對中島麵包公司進行了企業恐嚇。但是在自家企業生產的商品裏插鋼針,這麼做豈不是太過分了嗎?就因為這個原因,中島麵包公司不得不將其市麵上的商品回收並終止銷售,蒙受了巨大的損失。目的和手段之間有點失衡吧?”寺田聰還是很不解。
“確實,我也覺得目的和手段有些不對等。關於這一點咱們可以先放一放,過一會兒再探討。眼下我們首先要做的,是弄清楚社長想利用這個不在場證明做什麼。到目前為止,這個不在場證明都是非常複雜和龐大的,所以社長要做的也該是事關重大的事。除了殺人之外,實在找不到其他更合理的解釋。”
“殺人?”
“中島社長應該是計劃在殺人之後接著悄悄潛回家中,然後等那個搜查員回來再在車庫換裝,最後兩人再以原本的身份出現在搜查組麵前,以此來製造不在場證明。犯人讓搜查員扮演的‘社長’把裝有一億日元現金的手提箱留在了別墅,然後恐嚇事件最終以犯人沒有現身而不了了之。如意算盤倒是打得不錯。但是實際上,中島社長被殺害了。能夠想到的理由就隻有一個,就是社長在殺人過程中遭到了反殺。”
“反殺?”
“沒錯。社長在臨死前還用手機給鳥井警部補打了電話,告訴他自己遭遇了不測。根據搜查資料記錄,犯人最後撥打社長的手機是在8點20分,其實這應該就是社長在臨死前打來的電話了。根據那個搜查員的說法,犯人在8點20分的來電裏詢問社長‘那一億日元現金,確定是帶過來了吧?’,仔細想一下,犯人這時問這個問題不是有些奇怪嗎?當時距離社長從家裏出發已經過去了1小時20分鍾,要是犯人真想確定社長是否準備好了一億日元的現金,為什麼不在社長剛出發時的7點10分打電話確認呢?都已經出門1小時20分鍾了才特意來電確認有沒有帶錢,有這個必要嗎?簡直是莫名其妙。由此推斷,8點20分打來的這通電話,完全在計劃之外,是遭遇反殺的社長打來通知意外的無奈之舉。接到電話以後,那個搜查員不得不向搜查本部彙報情況,匆忙之下才編造出了這麼一出漏洞百出的對話。
得知社長遭遇反殺的搜查員,一邊繼續駕車向別墅行駛,一邊思考著應對之計。事到如今,他已經無法再繼續喬裝中島社長了,因為社長的屍體早晚會被發現。如果在社長的推定死亡時間之後仍然偽裝成社長的樣子,就等於暴露了自己這個‘社長’是假的。更糟糕的是,有機會偽裝成社長的,就隻有和‘社長’同乘一輛車的自己了。那麼,現在該如何是好呢?
走投無路的搜查員的腦海裏,閃過一個極其大膽的計劃。汽車剛一抵達廢棄別墅,他就把它付諸實踐了。搜查員扮演成社長的樣子,拿著裝有一億日元現金的手提箱進入別墅,隨後把它放進大廳中間。自不待言,那個時候的他戴著手套。否則,搜查組事後提取遺留在手提箱上的痕跡時,若發現了搜查員的指紋,可就完蛋了。
隨後,搜查員結束了社長的喬裝,將口罩、眼鏡等各種道具全都塞進了自己的口袋。然後,他又將兩麵可穿的夾克翻過來穿在身上,黑色麵朝外。在這段時間裏,那個搜查員一直通過無線對講機與搜查本部進行適當的聯絡,演得就像自己真的潛藏在豐田汽車的後座底下似的。
見中島社長遲遲未從別墅裏麵出來,搜查本部覺得不對勁,便指示埋伏在別墅附近田地裏的兩名現場監視組的搜查員進去搜查。而通過無線設備接收到指令的搜查員,在大門開啟的時候早已做好了隱蔽的準備。
進入別墅的兩名搜查員,發現社長運送現金的手提箱就放在大廳的正中間,急忙向那裏跑去。而此時此刻,躲在門後的那個搜查員悄然轉移到門口,裝作自己剛剛趕過來查看情況的樣子。他之所以會把手提箱放在大廳的正中間,就是為了吸引監視組兩名搜查員的注意,給自己留下轉移到大門口的時間。
於是,三名搜查員為了尋找社長,把別墅翻了個底朝天,但結果顯而易見——當然找不到。不久之後,他引導搜查組發現了防空洞,想要營造出社長已經通過防空洞離去的假象。這就是那個搜查員對社長遭遇反殺這一意外狀況所做出的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