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作為儒家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已經神話,從漢朝漢武帝尊崇儒學開始,儒家就近乎成為了華夏文明的代言詞。
品讀中國曆史,就是一部儒家發展史,細數一個小小的百家學說是如何發展成為一個近乎宗教一般的發家史。
PS:題外話,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漢武帝表示這鍋他不背。
漢朝初期,漢朝是以黃老之術統禦天下,漢武帝喜儒學,但是當時掌權的是竇太後,竇太後不喜儒學,所以按照當時的情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就是一個笑話。
而許多曆史記載的,董仲舒為漢武帝獻上絕世美女,漢武帝大喜,這種故事,不過是一些無恥儒家文人,為了抬高儒家地位,罷黜百家所編造的。
結合當時的曆史記載,漏洞之多,仿佛篩子。
至於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乃是清末思想家易百沙在1916年,《新青年》雜質上發表的一片文章提出的,而易白沙文中的本意是以這句話,抨擊儒家的霸道。
可是卻被更不要臉的朱程文人斷章取義,也是的漢武帝背了近百年的黑鍋!
轉回故事,儒家是一個極為包容,且十分繁雜的學問,即使數千年前,儒家就有許多的不同的學派。
而孔子,僅僅隻是其中一個學派的代表而已。
孔子的儒,他的核心思想是“禮”與“仁”,而禮在仁前。
作為孔子的苗裔,仁義之道早不知道在上千年前就被喂了狗,留下的就是禮。
什麼禮,周禮,漢禮,元禮,明禮,清禮。
亂七八糟的禮簡直就被孔家人玩出了花樣,玩出了新高度。
就是以禮教森嚴的皇宮大內,就是禮學大儒在看到孔家人那繁雜的禮數之時,也是目瞪口呆,自愧不如。
祭天,拜聖,見君王。
一套複雜的禮數下來,即使是坐在龍椅上的康熙都已經開始覺得屁股疼,而滿大殿的官員們也是一個個麵色蒼白,有些年齡大的已經快要開始打擺子了。
別說不通儒學的滿大臣,就是許多漢大臣也已經麵帶微笑,心中直罵娘了。
要知道,滿清封建時代,可不是現代的公司,內急了還能去廁所,在上朝的時候,誰敢舉手對康熙說,皇上,請個假,去趟茅房,那絕逼是活膩歪了。
輕則摘取頂戴,重則藐視君王,抄家滅族那可不是笑話。
已經坐蠟的康熙,眼看著已經到了正午,孔家人終於來到了康熙麵前,而此時,隻聽“噗通!”一聲,終於有人堅持不住,混到在地。
康熙還沒來得及反應,就仿佛是一個信號,不大的太和殿中,仿佛下餃子一般,六七名大臣倒在了地上。
不過安靜了片刻,幾個膀胱都快爆掉的官員,眼珠子一轉,也“昏倒了!”
康熙倒吸一口氣,也沒有怪罪,派了幾個侍衛將這些昏倒的大臣抬下去。
這個時候,康熙突然發覺,其實對付孔家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難,更不需要吳乃華的錦囊妙計。
隻要把孔家人留在京城,每天上朝來上這麼一次,不出一個月,恐怕全京城的三品以上大員都要不惜代價將孔家滅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