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葛爾丹必須敗(1 / 2)

對於吳乃華要求領兵出征,康熙是千百個不願意的,畢竟葛爾丹竟然能夠一戰全殲近萬清朝邊軍,其實力不可小覷。

但是吳乃華怎麼能夠放棄這麼好的機會。

畢竟經過數年的辛勤耕耘,吳乃華坑殺了那麼多曆史上有名的明朝重臣,或者還沒有成長起來的名臣,眼看著就可以徹底靈魂兩分,吳乃華哪裏還能等的住。

等到從葛爾丹手中要回阿爾尼,在萬軍前殺了祭旗,吳乃華差不多就滿足了靈魂兩分的條件。

就算真的不行,到時候自己麾下有那麼多的羔羊隨時被吳乃華準備著坑殺,害怕不夠?

若是在北京,吳乃華還要費盡心機的去栽贓嫁禍,哪能如現在如此悠閑。

雖說是大軍出征,但是吳乃華明白,康熙根本就不想和葛爾丹發生戰爭。

畢竟,此時還有西藏在虎視眈眈。

葛爾丹借道西藏,直取車臣部落已經不是秘密。

可是西藏並沒有公然反抗清朝,今年向清朝的朝貢依舊準時的送到,誰也摸不清西藏班禪和達賴的意思。

但是西藏不能不防。

一但西藏和葛爾丹聯手,對於清朝來說,將是一個極大的威脅。

在三藩未能除去,期內未能全安的時候,康熙隻能打落牙齒和血吞。

之所以吳乃華能夠隨軍出征,就是因為此次大軍而來,最大的作用其實就是威懾,而不是戰鬥。

清朝的國力,不足以和葛爾丹,西藏,三藩,台灣一同掀起一場席卷天下的戰爭。

此次出征葛爾丹的,是隆科多的親叔叔,佟國綱,康熙欽賜鎮北大將軍。

吳乃華是監軍,並統領軍中軍法事宜,位高權重。

不過這一次,吳乃華並不準備插手這次戰鬥,清軍的勝利不但是康熙的清廷政府所希望的,同樣也是吳乃華所希望的。

葛爾丹必須失敗。

至少表麵上,展現在世人麵前的是一場清廷大敗葛爾丹的戲碼。

如此一來,康熙才能宣告他大清朝的赫赫武功,讓威脅巨大的蒙古邊境變得安定,震懾西藏不敢輕舉妄動。

同樣,隻有讓康熙覺得沒有了後顧之憂,才能開始安內。

葛爾丹的叛亂,讓康熙已經有了緊迫感,此次的手足無措讓康熙深深意識到了三藩的威脅。

和吳乃華的聊天中,吳乃華不停地訴說著三藩威脅論,事實上也的確如此。

雖然康熙迫不及待的想要收複台灣,讓大清朝完成名義上的統一大業,但是三藩對於目前來說,卻更加危險。

這是一柄隨時可以捅進康欣心窩的一把刀。

當邊疆安定,葛爾丹重新臣服,到時候,康熙就會毫不猶豫的亮出獠牙,對著三藩發出攻擊前的“嘶嘶”聲。

相比,到了那時,耿精忠尚可喜這兩個至今還在猶豫不定的藩王,才會認清現實。

“大汗!”策棱將手中的藥輕輕放在楊彥虎的桌子前。

看著這個開始吐血的人,策棱知道,這個蒙古人的英雄並不是他在世人表現前的那般強大。

至少他的身體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