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乃華的本尊,把玩著手中的茶杯,看著已經老邁,但是卻還是精神爍爍的吳三桂,玩味的說道:“那麼說,尚可喜還是不願意嗎?”
吳三桂看著吳乃華,即使現在,吳三桂還是看不懂這個本家。
對於吳乃華的大名,吳三桂早就從陳永華的口中聽到了無數次。
甚至,康熙祭奠孔子時的刺殺事件,也是出自這個人手中。
不論其他,但是膽大包天,卻是吳三桂都不得不佩服的。
畢竟,不論現在,之前清朝已經是如日中天。
天下反清者無數,但是能夠做到這一點的,除了吳乃華,哪裏還有第二個人。
當見到吳乃華的時候,吳三桂一邊驚訝於吳乃華的年輕,又佩服吳乃華的手段。
對於吳乃華的調查,吳三桂已經做了很長一段時間了,但是對於吳乃華的了解,也不過是到了吳乃華出手相助陳永華,與天地會相交的時候。
之前,這個人簡直就是空氣一般。
甚至,到現在,吳三桂都無法想明白,吳乃華的一些手段,簡直如同鬼魅一般。
更加令吳三桂驚訝和恐懼的事,雖然他對於吳乃華了解不多,但是吳乃華對於他,甚至他身邊的人,都是了若指掌。
在吳乃華來到雲南的這段時間,吳乃華每每提出的用人意見,都極為中肯,對於他所提出的人選都極為了解。
性格,行事作風,能力大小,事無巨細。
這就不得不讓吳三桂驚恐了。
刺殺康熙的刺客,來自雲南,廣東和福建三地的事情,不僅僅是吳三桂,就是耿精忠和尚可喜恐怕也已經知道了。
這是一個明顯的栽贓,但是,耿精忠已經下定了決心,可是尚可喜卻依舊對著他的大清主子忠心耿耿,甚至還出言恐嚇。
這就令吳三桂極為憤怒了。
滿清朝廷想要撤藩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
自從康熙登基以後,三藩的兵力已經近乎被裁撤了一半還多。
每年朝廷所支付的軍費也是每年都要剪掉不少。
種種跡象,都無不表明滿清朝廷想要撤藩的意圖。
但是,就是在這種情況,尚可喜依舊還是如此這般,對著滿清朝廷保持著忠心,拒絕反叛。
吳乃華笑著說道:“將軍大可不必如此,尚可喜此人,可謂是滿清朝廷的忠狗,想要讓他反叛,以在下看來,是沒有可能的。”
吳三桂皺著眉頭說道:“本王自然明白,但是,尚可喜必須和我們站在一起,若是不然,一但起勢,尚可喜率領大軍占據廣東,我們必須要派遣一隻大軍防範,甚至和尚可喜展開一場生死之戰,這是極為不利的。”
吳乃華點了點頭,表示明白。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曆史上,尚可喜乞老,有其子尚之信繼承王位,封鎮南王。
吳三桂起兵反叛,尚之信同樣起兵,跟隨吳三桂。
尚可喜問詢,接到康熙旨意重回廣東,被尚之信圍困在廣東王府。
但是尚可喜畢竟積威深重,尚之信有不願背負弑父的惡名,最後還是讓尚可喜在廣東搶到了不小的軍權,將吳三桂等人的三藩大軍死死的拖在了廣東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