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兩人就西北應否提高軍中待遇爭議不休,但明眼人都看得出,這不過是文武之爭罷了。文武相爭由來已久,武力派認為應當提高軍中待遇,站在三皇子一邊;而作為文官代表的太子,卻從來不這樣認為。
此事經常被提起,但由於各方勢力的博弈,從來都是無疾而終。衛陵川皺眉道:“西北軍餉實在已經足夠,短期內無須再增援,若國庫有餘,不若將致用在別的用途上,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
三皇子衛越辰冷笑一聲,“皇兄當真如此認為?”他站在朝堂上,長身玉立,字句清晰:“皇兄恐怕沒有到軍中去看過。”
太子淡淡道:“自有人將情況彙報回來,若事實親為,朝廷百官難道是擺設?”
中書令出列,袁浦陽說:“微臣有話要講。”
然後他道:“太子所言有理。如今國庫的錢應當花在刀刃上,須知……”他緩緩講起自己手下的情況來。朝臣之間交換眼色,如今皇帝病重,站隊已經成了重要之事,就像是站在鋼索上那般,一個陰差陽錯,便是萬劫不複。太子身受皇命,可三皇子卻更吃得開。
下朝以後,袁浦陽隨著其他臣子離開。朝廷外三三兩兩,有兩個熟悉的過來與他同行。
那身穿朝服膚色蒼白,一看便知是文臣的男子道:“你今日真是大膽。”
袁浦陽淡淡一笑,並不生氣,仿佛置之事外:“我隻是說了應說的話而已。”
那男子默而不語。
現今朝廷中爭鬥日烈,太子與三皇子就差沒有撕破臉,太子有文官的支持,三皇子卻受握有兵權的將軍信任,文武之爭古來有之,這是兩個政治集團的博弈。
這樣的情況持續了一段時日。朝廷爭鬥不斷,而今日朝中的情況,卻是有些不一般。
有人來報:“八百裏來了戰報,說是宏國攻打我國邊疆城池,有城快要破了!”
朝中頓時像是炸開了鍋。眾人議論紛紛,然後三皇子率先上前,開始一一安排。最後,是出征的人選。朝臣幾番爭議,這個名頭卻是落到了衛晟雲頭上。
衛晟雲出列,“臣領命。”
一切就像是袁葉離所記得的前世一般。中書令站在了太子一邊,最後卻招來了滅門之禍。她問周彩衣:“父親當真如此?”
因著周彩衣上位,袁葉離也有了在父親跟前的耳目。周彩衣應道:“是,他就是這樣說的……雖然,我也聽不太懂。”
袁葉離開始深思。她不是無知的閨中少女,知道最後政治鬥爭的結局。
前生與今生走向了相同的軌跡,父親依然選擇太子,那麼到了最後——那時候,衛晟雲支持的是衛越辰,她因為被趕出家門躲過一劫,可是如今,一切都不一樣了,她與衛晟雲再無成親的可能,而且與袁家是一條船上的。袁家若是因此覆滅,那麼她和辰玉也沒有一個好下場。
她心中一時得不出好的結論,於是她微笑著說:“聽不懂也無妨。”然後她將周彩衣送了出去。
就在這時,有丫鬟衝進來道:“不好了,聽說宏國派人來攻打我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