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晟雲到了軍中,而袁葉離臥床不起。太醫搶救了整整兩日,才將一個已經和紙娃娃沒有什麼兩樣的人救了回來。在那以後,整個京城都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

當日他們所見到的那個衛越辰,還有幾分一國之君的模樣,如今卻是早已不同了。

先是皇後被廢,再有麗妃獨寵。衛越辰徹底陷入了麗妃的溫柔鄉中,每次上朝,都不聽忠臣勸告,隻按自己的意願行事,每日一下朝就往後宮趕。幾次言官諫言,不是被貶官,就是被下獄。還有甚者,直接撞死在金鑾殿上,也不曾博得皇帝絲毫同情。

有人寫了詩句來諷刺皇帝,不出三日,就被抓住,下令斬首,卻無人敢說一個字。在這朝堂之上,誰不是鑒貌辨色的牆頭草,利益便是唯一的判斷準則。袁葉離不曾想過,原來一個君主昏庸起來,可以到如今這個地步。

袁浦陽好似隻是一個開始,接下來朝中簡直是哀鴻遍野。先是言官之禍,稍後若有人敢說麗妃一句不是,或者幫皇後說話,換來的就是長達數月的幽禁。衛越辰看文官不順眼,但凡有人向他啟奏國庫之事,就又要遭殃。

為何是國庫之事?

隻因麗妃宮中的珍寶,甚至比昔日的鳳棲宮更奢華。國庫入不敷支,可是為了麗妃的一個笑容,衛越辰依然義無反顧,隻是越發瘋狂地往各國百姓征稅,直到整個齊國苦不堪言。

何謂一意孤行?衛越辰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衛晟雲去了軍中,竟然還算是安全的,因為衛越辰看起來越發像個昏君。再也沒有人盯著晟王府看了,因為每日清晨,各家都是用送老爺下獄的架勢來送他們上朝。隻要一句話說得不對,直接被掠奪了所有權力,也並非不可能之事。

皇帝手下的暗衛,更是成了京城中最令人聞風喪膽的存在。他們為帝皇暗殺那些不能下獄的人,一時之間人人自危,無人出來呼號反抗,因為齊國和平了太久,沒有人記得起義到底是什麼名頭。

先帝辛辛苦苦守衛的江山,一朝傾頹,恐怕即使說明日皇帝就會將整個朝廷的文官都殺光,恐怕也不會有人有異議。如今京城中的說書人早躲起來不做生意了,誰知道什麼時候,皇帝就會想起他們這些說文解字的,然後給他們一個文字獄。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袁葉離和衛晟雲曾經最糟糕的猜想全成為了真實,仿佛在對他們說,衛越辰不是命定的那個天子,他天性殘暴,根本不堪做這齊國之主。

袁葉離每日都在府中聽著,外間又有多少官員被勒令不許上朝。衛越辰看起來好像是開始了新一輪的權力清洗,可隻有袁葉離知道,這一切都是為了麗妃。

如今宰相越發被看重,早有人說他生了個好女兒。麗妃被人說是禍國妖妃,如今誰都能說出幾件關於麗妃如何受寵的事情來。比如為她一把火燒了新建的寧樂台,隻為要看那火光映照著她的笑容。又比如皇後娘娘從宏國帶來的奇珍異寶,盡皆送到麗妃娘娘跟前,供她玩樂。

是,寧樂台。這台建得無比奢華,可是它建了,卻不是用來賞玩的。在建成以後,衛越辰立刻下令一把火燒毀了它,那美麗的亭台樓閣,就這樣毀去,兒戲得仿佛那不是齊國的民脂民膏。當日麗妃入宮時,誰曾想過會是這樣一個畫麵。

人人都以為,皇帝會一直寵愛華佳怡,那禦花園中一曲傾心的美麗傳說,早已被編成了話本,受盡閨中女子喜愛。可是如今,那話本還在賣,故事的主人,卻早已被囚禁深宮。

而華佳怡,如今還在那鳳棲宮中。然則協理六宮之權,早已到了麗妃手裏,屬於皇後的鳳冠,隻要麗妃說一聲,就能給她戴。可是沒有人敢說他們一句不是,敢說的不是死了,就是已經被下了天牢。

袁葉離沒有猜錯。

衛越辰可以排除滿朝文武的反對,封華佳怡為後,他自然也能不顧言官冒死上諫,寵愛麗妃。這個夏日,天牢中發臭的味道,恐怕早已引來了大批蒼蠅。而衛晟雲在軍中操練,時不時就寄一封信回來,卻也隻有兩個字:平安。

那一日尚方寶劍之事,就如同一切的開始。皇後當日是如何早已不重要了,因為這與目前局勢並無任何影響,麗妃已經上位,這個國家即將滅亡。

與此同時,李琦之位越發的穩固。皇帝如今隻信任他一人,每份聖旨都要給他過目,他們父女兩人可以說是把持了京城中的所有權力,而衛越辰卻恍然不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