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已黑。衛晟雲看著外間的夜色,掀帳出外。路上一片整然有序,人人見將軍路過都行軍禮,卻沒人在黯淡的夜色下,看到衛晟雲的表情。青年將軍一步步地走著,他所在的是軍營的中心,可但凡營帳裏,都已經不平和了。
戰損其實不是那麼好算的,但打退了宏軍,還取回了一個城鎮,這已經是難得的好事了。
這次宏國來襲,明顯計劃周詳。先有細作回國,散播宏國公主是死在齊國手上的事,再拉攏前朝太子衛陵川,將他們齊國塑造成十惡不赦的壞人,然後就是趁內亂偷襲。兩國之間的交流沒那麼容易,一定是有人告訴華守玉,他們齊國內亂了。京城淪陷沒有超過七天,信息能傳出去,隻能是出了奸細。
奸細……
衛晟雲本來還不知道,但現在知道了。
袁葉離是被寧王妃抓走的。而寧王妃抓人的原因是什麼?因為寧王出事了,他被洛塵打成了個半殘廢,可這事不是他衛晟雲叫洛塵做的,他還沒下作到狡兔死走狗烹的地步。所以這個奸細是洛塵,他不僅挑撥寧王和他之間的關係,讓寧王妃誤以為凶嫌是衛晟雲。
然後,寧王妃自然就去對付了袁葉離——所以才有邊境的事情。是洛塵挑撥他們的,這件事乃白鷺親眼所見,不會有錯。
所以告訴宏國,他們齊國內亂了,帝位更替,皇宮混亂,正是個適合入侵的好時機。所以那次偷襲,時機才會那麼湊巧。
至於華佳怡和衛陵川?
太子衛陵川還活著,這是他們都知道的事情。但他和袁葉離再算,也想不到他居然會投敵。也許他們一直錯了,最大的錯誤在於,他們以為衛陵川還是過往那個仁善的太子,不忍下狠手的衛陵川。
但人都是會變的,況且他們根本不知道衛陵川經曆了什麼。所以衛陵川的背叛,也就變得順理成章了。生生被人推下皇位,這事是誰都不能忍的,即使親手將衛陵川拖下去的人不是他,可這世上有個詞叫遷怒。
宏國拉攏衛陵川,自然不會將他當成一枚廢棋。衛晟雲想起剛剛送進來的情報,隻覺得千絲萬縷難以厘清。
根據剛剛細作的說法,衛陵川是流落到宏國的,最後淪為了宏國長公主的男寵。然後宏國皇帝華守玉震怒,說衛陵川魅惑公主,因此他被抓進了天牢。這些字眼,觸目心驚。
因為身份,所以衛陵川才被放了出來。這樣就和齊國內亂的時間對上了……
齊國的內亂肯定有人挑撥,不然短時間內不會鬧到邊境。他傾向於洛塵的挑撥,中間也可能有衛陵川的手筆。白術說的沒錯,他是最早知道內亂消息的,而且派人去鎮壓了下來。可離得太遠了,如果不趕快打完這一場戰役,也沒有太多手段可以控製國內情況。
仗不一定會輸。
但宏軍的各種手段已經折騰得他們心煩了。
不知不覺間,衛晟雲就繞到了傷患聚集的地方。上一戰齊軍是勝利者,但他們同樣傷亡慘重。前線的慘況完全昭示了南宮宇的決心:如果不將齊國啃下一塊肉來,我們就不退兵!
所以他們不可能議和,看看現在的態度,議和隻是給他們偷襲的機會。他和袁葉離都猜想得到南宮宇的想法,他恨齊國入骨,留下一個齊國王妃必然是因為她有利用價值。隻要是一個會衡量雙方利弊的人都清楚,派一支隊伍去救人,完全不劃算。
如果他們真的不認識,衛晟雲或許有辦法將自己的王妃丟在哪裏不管。但他們不是。所以衛晟雲在感情用事的同時,將傷亡減到了最低——他派出的是一隻專門為了救人而存在的隊伍,而不是普通的士兵,更不是其他聽起來就傷亡慘重的辦法。
他知道她不會指望她救。他也清楚救人不會給自己帶來任何好處。
可我還是要救你——這大概是衛晟雲心中僅剩下來的,一絲絲柔軟。
他掀開了營帳,誰知道就看見白術在其中。帳篷裏的傷患從來隻多不少,有時候還在外頭受涼。進來的都是比較嚴重的,在戰爭裏,人命大概不如一匹馬值錢。沒有人圍著白術,他已經攤開了自己的藥箱在搶救。
帳篷裏一片亂哄哄的景象,卻又格外的井然有序。缺胳膊斷腿的才進來,少了一隻眼睛的已經包著繃帶被轟到外頭了。宏軍火器不夠發達,所以受火器傷害的不多,基本都是皮肉傷。白術三兩下給一個人止住血,然後去看了下一個換繃帶的。
齊國富庶,暫時不缺資源,可愣是這樣,還有一群傷口從發炎到好,都包裹著同一條布壓根沒換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