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事穆小七也知道個七七八八,卻直到太上皇退位、柳逸辭爵,方才知道,柳逸那位自幼失散的大舅兄,卻原來是他爹幾十年的心腹大總管,一品內侍總領梁平梁大人。
——怪道柳逸在北疆也有十來年了,從來不需擔憂後方之事,卻原來在皇父身邊下得好埋伏!
穆小七爽快給了梁平這個體麵,輕車都尉而已,當日還未遇上小福星、皇父猶“嫡庶同等待之”時,梁平對他就也客氣有度,後來雖也沒怎麼親近,但能與儲君待己、以庶皇子並非儲嫡皇子例待餘人,穆小七就很滿意了。
當然,小福星更是不能虧待的,那三次救駕之功雖有賴於彼此身上的護身寶物,仁哥兒並沒有為此傷筋動骨,但心意是妥妥的,也讓他少吃了許多苦頭,又是自幼護佑的小福星,太上皇當日直接賜官他不願要,那新君登基,與救命恩人加爵,總不許辭的。
也沒給多高,一等男兼一雲騎尉而已,卻平白多了一個日後可蔭子嗣的爵位,又若娶妻,也是正經稱得夫人了。
是以難怪素來總稱自家元姐兒生日貴不可言的賈王氏,都又將目光看向娘家了。
一等男,以賈王氏那樣言必稱我國公府如何、又或我縣伯王家的人眼中,說看得上也還不十分看得上,奈何她剛被現實打了個懵兒,便不樂意醒來也要驚覺兩分——
新君登基,宮中按例放出好些宮人,且因太上皇格外恩典,除太上皇後嫡長子登基、嫡幼子又因年幼依然養於宮中,是以不得出宮之外,遇著妃妾,生、養有皇子者皆許出宮到皇子府邸居住,便是無子無女者,或歸宗回家、或於皇家寺廟修行,又或者隨太上皇後居住於慈寧宮中,皆隨自便,因此後宮便空了個七七八八,又新君年歲適當,雖太上皇沒急著催促他成親立後,太上皇後也不曾多言,但各家眼睛都是擦得亮堂,連比皇帝小歲餘的二皇子、小三歲的三皇子,其生母養母都在張羅著相看女孩兒了,何況皇帝?
便是不立刻立後,這妃妾也該有幾個服侍著了吧?
因此新君登基不久,禮部就奏請選秀,皇帝想想近來幾乎日日往慈寧宮那裏尋太上皇後說話的太上淑妃、太上宜妃(分別為二皇子生母、三皇子養母),眉峰一挑,隨口應下,各家勳貴人家就忙了起來。
清流之家,或者不屑於送女兒進宮給人挑挑揀揀,然而各勳貴人家,卻原就是或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皇家掙出來的,或是如梁平嗣子那般,卻虧了其父忠心侍奉,才得了爵位餘蔭,又更有或者如太祖太宗兩位皇後的娘家一般,全憑皇親之尊封爵,因此並不以送女兒進宮為恥,反以為榮。況且不論清流勳爵,也不管心中是恥是榮,朝廷律製在,凡五品以上官爵人家之女,不論嫡庶,歲在十二及以上、十八及以下者,皆需選秀。
賈王氏的寶貝元姐兒,恰恰好滿了十二歲!
真真兒是運氣來了,擋都擋不住!
賈王氏這個女兒生在元月初一,所謂生日貴不可言,卻不是賈王氏自己先傳出來的,她自然希望女兒出息,能讓她也風光得意,但一開始還真沒想那麼多,誰知道那麼巧,賈母此前也不是個耐煩招著尼僧說話的性子,卻不知為何偏在姐兒出生時想起往家廟裏頭請個師太來算一算,於是這貴不可言的批語也就出來了,賈王氏不過是後來順水推舟罷了,卻也不免患得患失,不敢真將眼光往那女子至尊之位上看,不然也不會幾次三番地想起娘家侄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