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學(1 / 2)

陳知白順勢看了過來,見到孫叔通的字,也點頭道,“的確是好字。”

兩人的話語打斷了孫叔通,孫叔通抬起頭來一看,不由臉色一變,正準備行禮。

但這時候李適伸出手來阻止了他,道,“既然認識,那就出來一下!”

孫叔通連忙整理了一下書籍,跟著李適與陳知白走出來,心中帶著幾分的忐忑與激動。

不論因為什麼,這次能夠見到李適對孫叔通自己來說都是一個機會。

既然是來之不易的機會,那就要緊緊的把這個機會把握住。

陳知白倒有些好奇的看著李適,不知道李適這是準備作什麼,難道因為看到孫叔通的字寫得很不錯,便打算把孫叔通收在身邊,感覺有點像是趙高的經曆啊!

“諸子百家,你是哪一家的學派!”李適走到圖書館的一處小房間,對孫叔通道。

“回大王,我乃是儒家弟子,在曾經的秦國做過博士!”

孫叔通果斷把自己的簡曆說出來,秦國博士這種在既得利益的派係看來是減分項,但對李適這種君王來說,反而是加分項。

因為上位者麾下的派係越複雜,那麼下麵對上位者的對抗力就會越小。

麵對孫叔通說出了自己的身份,陳知白的眼睛不由眯了眯,卻也沒有多說什麼。

實際上,儒家在春秋戰國時的定位挺尷尬的。

因為亂世之中,這種尊崇禮儀的教派遠遠沒有來其他各家注重實際的利益來得有效。

但是一個國家進入到了大統一後,便自然而然的給儒家學派提供生存的土壤。

因為上位者需要整個社會的穩定,而儒家是最適合的。

也正如此,縱然好漢朝沒有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也會把其他學派擠得生存不下去。

這點從扶蘇身上也能看到端倪,哪怕秦國這般以法為根基的國家,但在大一統後,給優秀後代的教學上也是安排了儒學大家前去教育,甚至祖龍也沒有去阻止。

因為祖龍已經看到,其他的學派是用來打天下的,但坐天下還是要看儒家思想。

“儒家。”李適聽到了這個名詞,到底是微微歎了一口氣。

說實話,李適對於儒家不算很是討厭,因為李適知道儒學真就是為了封建社會而準備的學科,隻要不跳出封建社會的框架,儒學縱然是自己再怎麼樣抵製,終究還是會死灰複燃的。

因為這一門學科所傳承的克己複禮,君君臣臣的思想沒什麼皇帝能夠拒絕。

孫叔通有些忐忑的看著李適,因為在他看來,李適是討厭儒家學派的,因為李適的出身是農民起義軍,若非李適取得了關中王的地位,否則在儒家學派中,李適是要被打壓的。

“你的字寫的不錯,以後你歸屬到知白的手下,以後一些政令報告,官方消息,你寫一份簡報出來,交給知白檢閱後,確認政治正確,會把你寫的文章貼在城門口找人宣讀。”李適對孫叔通道。

“諾!”孫叔通聽到這話,心中不由一喜,這種事情對自己這儒家出身的人來說正好合適,畢竟自己征戰不行,但筆杆子還是可以的,對於自己來說這才是自己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