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兵鋒 第二百七十四章 天下歸唐(大結局)(2 / 3)

科舉製度在多年的施行後,得到進一步的完善。大量的官學辦起來,因官學收費低廉,寒門子弟基本都可以入學,這也使得民間識字人口大幅地增長,一批飽學之士有機會通過科舉被朝廷選拔,“朝為田舍郎,暮登子堂”成為許多讀書人相互激勵的話語。

隻是到了這年,李世民的身體每況愈下。

貞觀二十五年三月後,李世民的病情進一步加重,已經無法起身,長孫皇後也整日服侍在身邊,寸步不離,為李世民端水送藥,太子李承乾也日夜守護在李世民前麵,責令太醫署的太醫們一定要醫治好皇帝的病。孫思邈也多次被召進宮,隻是李世民已經病入膏肓,太醫們束手無策,孫思邈也是一籌莫展。

在拖延了兩個月後,李世民病情急劇惡化,五月十九日,這位打造了強盛大唐帝國的一代名君在避暑地翠微宮含風殿去逝,享受五十三歲。

因李世民在位的這二十五年,大唐國力空前的強大,人口大幅度地增長,農業、商業迅速發展,國庫殷實,百姓富足,對外戰爭無往不勝,四夷臣服,被一些好學之士冠之以貞“貞觀盛世,”並稱之貞觀盛世比之漢時候的“文景之治,”不知要強上幾倍。

李世民在臨終前擬遺詔,以國事托付李世績和李業詡,令其輔佐太子李承乾,以李世績為尚書左仆射,太子太師,同中書門下三品,以李業詡為兵部尚書兼領檢校吏部尚書,太子太傅,並同中書門下三品,以太子左庶子於誌寧為侍中,檢校刑部尚書高季甫為中書令,張行成為兼侍中。

李世民駕崩七日後,太子率群臣護送著李世民的靈柩返回長安。

貞觀二十五年五月二十八日,百官聚集在太極殿內,朝廷正式發布了李世民的喪告,李世績當著百官的麵宣讀了李世民的遺詔,太子李承乾即位,軍國大事,不可停闕;平常細務,委之有司。

李世民病逝的消息傳出後,一時間,舉國皆哀,大量的官宦和百姓知道皇帝駕崩的消息後,都忍不住痛哭失聲。

對老百姓而言,能給他們帶來安樂生活的皇帝,那就是好皇帝,好皇帝死了,自是感覺到悲痛的,他們唯一擔心的是,繼位皇帝會不會延續貞觀遺風。

六月初一,李承乾在太極宮正式繼位,成為大唐的第三位皇帝,並宣布大赦下,罷諸地兵事。

李承乾即位後,立長子李象為太子,以李績為尚書左仆射,開府儀同三司,同中書門下三品,太子太師,兼檢校中書令;李業詡為檢校尚書右仆射,兼領兵部尚書、檢校吏部尚書,開府儀同三司,同中書門下三品,太子太傅;於誌寧為侍中,兼太子少師,高季甫為中書令,兼太子少保,張行成為兼侍中並領太子少傅職,高士廉子高履行為戶部尚書並守禮部尚書職,召回李道宗任禮部尚書職,侯君集也被複起,領檢校刑部尚書職,軍器監大匠閻立德為工部尚書,宇文節為黃門侍郎,柳奭為中書侍郎,參預朝政,蘇定芳為大唐軍事學院祭酒,閻立本為軍器監大匠。

李世績因避李世民的諱,在李世民去逝後,改名為李績。

一大通的官員任命下來,諸部的主官都已經到位。雖然李世民在去逝給大唐帶來了不的震動,但因有眾官員兢兢業業忠於職守地行使著他們的使命,大唐的國家機器還是照樣在有序地運轉著。

八月底,在停靈三個月後,李世民正式下葬於昭陵,諡號文武大聖,廟號太宗,阿史那社爾、契苾何力等歸附的胡將請求自殺殉葬,李承乾以李世民遺詔示,不允,隻是命人刻這些歸附的胡將雕像,列於昭陵北司馬門兩側!

李世民去逝後,晉州發生地震,死五千人,長安自五月開始後,持續了三個月的連綿陰雨,直到李世民下葬後,才放晴!

大地為之震動,山河嗚咽!

長孫皇後因李世民的去逝,飽受打擊,身體日漸差,並拒絕服藥,也終於在同一年的十一月於立政殿去逝,剛剛即位的李承乾再次大赦下,將其母親封諡號為“文德皇後”,與李世民一道葬於昭陵。

第二年,李承乾發布詔令,改年號為永貞,以示永續貞觀之道之意。

南方諸軍在因李世民去逝罷兵事一年後,繼續掃蕩那些反叛的部落,滅驃國、彌國、直塘、羅穀哥等國,並將其國王掠回長安,李承乾下詔,在新置地上設立州縣,派官員治理,中南半島大部地方都歸於大唐治下。

同年,兵部發布了多部由尚書李業詡製定的軍中製度,包括武將的任職,解職,輪換及征兵,戰時動員,退役,後勤保障,武器研製,裝備軍隊等等一係列的條例,因這些製度的施行,大唐軍隊進一步朝著正規化的方向發展,軍中將領不得幹涉地方事務,地方官員不得插手軍務,使得軍政得到分離,皇帝通過兵部更有效地掌管軍隊。

李業詡的兒子李征和李衡也進入大唐軍事學院學習。

永貞二年,因遭到阿拉伯大食的攻擊,波斯王子俾路斯來到長安,請求內附,希望得到強盛的大唐的保護。

李承乾接受了俾路斯內附的請示,下詔在原波斯地設置波斯大都督府,歸於安西大都護府治下,以時任特衛將軍的席君賣為波斯撫慰使,並領波斯都督府大都督職,率軍隊兩萬五千人,進入波斯境內,以抗大食人的入侵,大食人迫於大唐軍隊的介入,暫時不敢東進,往西撤退。

永貞三年初,時任安東大都督府大都督的薛仁貴奉命出征平定東北方向契丹、靺鞨、室韋人的叛亂,五萬大唐軍隊所向披靡,契丹、靺鞨、室韋先後臣服,第二年,李承乾下發詔令,在其是設置渤海都督府、黑水都督府、室韋都督府,歸於安東大都護府治下,我大軍進駐所有新置的都督府,重要官員皆由我漢人及歸降的胡人一道擔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