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兵鋒 第二百七十四章 天下歸唐(大結局)(3 / 3)

永貞四年,輕便宜帶的迫擊炮在軍器監試製出來,繼爾開始大規模組裝部隊。

永貞五年,李承乾在李業詡的提議下,行大唐紀年,以武德元年為大唐紀元元年,年初,在南方主事的吳王李恪被召回京,任尚書右仆射職。

同年,因在貞觀時期設置的一些大都護府境內已經安定,李承乾下詔,除安西、安北、西寧大都護府,改設其地為安西道、安北道、西寧道。

大唐紀元四十年,永貞六年,從大唐軍事學院畢業後一直在軍中的李業詡的兒子李征,李衡,跟隨時任特衛大將軍的裴行儉,率軍進駐安西境內,與侵犯我邊境的大食軍隊交戰,大食軍隊大敗而逃,裴行儉與李征等將領率大軍尾隨追進。

李承乾下詔,組建漢西道行軍部,以裴行儉任漢西道行軍大總管,率大軍五萬,攻擊犯邊的大食軍隊。

這一年,軍器監研製的第一支遂發火槍問世,即開始大量生產,第二年,開始組裝於軍隊中,大唐軍中每個近衛師中多了個火槍營的編製,李業詡的幾個兒子也到軍器監任職。

大唐紀元四十一年,永貞七年,漢西道行軍部送來戰報,大敗大食軍隊,李承乾下詔,在被占領的大食部分領地設置大食都督府,並派大軍駐紮。

同一年,大唐水師戰艦在水師統帥鄭仁泰、副統帥劉仁軌的率領下,進駐願意內附流求,並在下半年攻占了常掠我漁民的呂宋地。

繼爾以呂宋為基地,水師戰船繼續南下,往婆利、婆露、陵訶一帶進軍。

大唐紀元四十二年,永貞八年,規模宏大的大明宮建成,所有皇室成員都搬至大明宮,大明宮氣勢宏偉,被喻為“萬宮之首”,幾疑不似人間。

大唐紀元四十三年,永貞九年,李承乾下發詔令,組建大食道行軍部,以對付大食阿拉伯人不斷襲擾,以裴行儉為大食道行軍大總管,席君賣為副大總管,特衛中郎將李征、李衡,及蘇定芳的兒子左衛將軍蘇慶節,右衛將軍程務挺、黑齒常之等為分總管,舉大軍十五萬,伐大食。

同年,大食道的大軍與大食哈裏發阿裏親領的大軍四十萬在布哈拉西南方向遭遇,李征與李衡各率一萬騎兵,從側翼突擊阿拉伯軍隊,火槍與手雷的連續攻擊,再加上騎兵的連續衝擊,阿拉伯軍隊迅速潰亂,裴行儉和席君賣率大軍趁勢攻擊,正麵的阿拉伯軍隊不能支,阿裏率部潰逃,此戰斬殺阿拉伯人五萬餘,我大食道的大軍繼續追擊。

大唐紀元四十四年,永貞十年,大唐遠征軍包圍大食國都大馬士革,五後,大馬士革被我遠征軍攻占,阿裏率殘部投降。

在得到戰報後,李承乾下詔,在所占之地上設置漢西大都護府,治所在大馬士革,原先的大食都督府歸於漢西大都護府治下,以裴行儉為大都護、席君賣為副大都護。

在李世民去逝十周年之際,李承乾率百官到昭陵舉行了隆重的祭奠活動,將這些年來取得的成就一一向沉睡在昭陵中的先帝李世民報告,同時下詔追諡李世民為“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長孫皇後為“文德順聖皇後”。

永貞十一年,席君賣率大軍五萬,繼續西征,於同年攻取君士坦丁堡,因惱於羅馬人的反抗,席君賣令大軍屠城,盡殺被俘的羅馬戰俘及城中男丁。

李承乾下詔,將漢西大都護府治所遷至君士坦丁堡,將被俘的數十萬戰俘皆押回中原,作為大唐內地正在進行的基礎建設所需的民工,並令所占之地,必須以漢語作為唯一的官方語言,漢服為日常服裝,百姓交往皆以漢俗。

繼爾,大唐軍隊繼續西征,殺入當時因宗教和人種差異而在相互攻伐的極西地方,也即是原本李業詡所知道曆史上的那個歐洲腹地,原本已經戰火四起而陷入紛亂的歐洲各國再也抵抗不住大唐軍隊的攻擊,紛紛投降,大片的領土被置於我大唐統治下。

同年,李業詡被委以尚書左仆射職,李績為司徒,李恪仍為尚書右仆射。

大唐紀元四十六年,永貞十二年,月所生的兒子李微與顏如冰所生的兒子李徑,在軍器監內研製出大唐第一台蒸汽機,並在次年末成功地裝備於戰船上,從此大唐水師艦隊有了蒸汽機驅動的戰艦。

永貞十三年,李承乾發布詔令,組建總參謀部,參謀部長官由尚書左仆射兼任,同時在總參謀部下成立陸軍部和海軍部,將各近衛師置於陸軍部下管轄,各部最高長官為上將軍,以蘇定芳為第一任陸軍部上將軍,將水師改為海軍,歸海軍部下掌管,以鄭仁泰為第一任海軍上將軍。

同一年,全部由鋼鐵打造的一艘戰艦下水試航成功。

大唐紀元四十八年,永貞十四年,呂宋以南諸島皆歸於我大唐治下,而此時,漢西大都護府新任大都護黑齒常之,率領大軍繼續征伐各地,所行之處,當地的部落與國無不向我大唐臣服。

同一年,第一輛型的蒸汽機車在軍器監營地內研製出來,第二年,聯接長安與洛陽的大唐第一條鐵路在李業詡的提議下開始規劃。

永貞十五年,李承乾在新年朝會中,麵對群臣稱讚李業詡為繼李靖之後的大唐又一軍神,因功封李業詡為安國郡王。

而此時,大唐軍隊依然還在四處征伐,《大唐軍魂》的軍歌在下間四處傳唱,大唐帝國的威名震下,一些大唐軍隊未攻及的地方,諸蕃都派出使者,向大唐最近據守的官員呈表,請求內附歸唐…

大唐紀元五十年,永貞十六年,大唐立國五十年之際,李承乾率百官封禪於泰山,在詔告下的詔命中:“如今下盡歸於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