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不是哥哥,是爸爸,這件事鄭予陽是在妹妹出生以後才知道的。
在妹妹還沒出生時,他已經察覺到哥哥的肚子和別人的不一樣。哥哥的肚子是圓的,裏麵像是揣了個大西瓜,還會動,鄭予陽每天從幼兒園回來後的樂趣便是趴在哥哥的肚子上聽著動靜。
那對於他來說一點都不無趣,反而很好玩,就跟醫生拿著聽診器在給病人治病一樣。小孩子都喜歡這種遊戲。
他也是小孩子,當然不會例外,每天趴在安明知身上。爸爸告訴他,那圓鼓鼓的肚皮下有個小寶寶,可能是個妹妹,也可能是個弟弟。
鄭予陽希望是個妹妹,隻是他不明白為什麼妹妹在哥哥的肚子裏,而自己卻是從垃圾桶撿過來的。那姐姐呢?
這個問題一直困惑他到妹妹出生。妹妹的名字叫安一禾,是很好寫的字,他一下子就學會並記住了。後來他不再叫她小豆包,而是叫她小盒子,她就跟被自己珍藏的小盒子那樣漂亮好看。
小盒子出生時是很醜的,他看到了,爸爸也看到了,還拍了照片。小盒子被護士阿姨抱在懷裏,臉上皺皺巴巴的,沒有眉毛也沒有頭發。可是很快——隻有幾天——小盒子就張開了,兩隻圓溜溜的黑眼睛總是圍著大人轉,和哥哥的一樣漂亮。
有一天,他正在和妹妹看圖畫書,哥哥鄭重其事地告訴他,他和妹妹都是從自己的肚子裏出來的,不是從垃圾桶撿的。他才恍然明白,不管是醫院還是哪裏的垃圾桶,都沒有小孩可以撿,小孩子都是從大人的肚子裏出來的。
哥哥生妹妹時,他就站在外麵,所以這個解釋很快就說服了他。可惜哥哥生自己的時候他一點都不記得了,不然他很久之前就能知道原來自己不是撿來的。
緊接著,爸爸走過來,告訴他其實他應該叫哥哥叫爸爸,因為是哥哥生了自己,就跟妹妹也要叫哥哥“爸爸”一樣。
他隻是個小孩子,小腦袋都快被這群大人轉暈了。
不過到底是“爸爸”還是“哥哥”,似乎沒有那麼重要,等他長大了就會明白。
對於他來說,小盒子的出生簡直是個天大的好事。不但有妹妹陪著他玩耍了,連爸爸和哥哥在家的時間都長了起來。爺爺和奶奶有時候也會來,還有個打扮得很漂亮的奶奶來過,哥哥告訴他那是外婆。外婆是哥哥的媽媽,他知道的。
後來妹妹學會了說話,叫哥哥“叭叭”,他也開始跟著叫爸爸。隻是家裏有兩個爸爸,有時他喊爸爸,兩個人就會一起出現,讓他有點頭大。姐姐就可以叫哥哥,因為她說自己不是從哥哥肚子裏出來的。
大人的規矩真麻煩!
不過有兩個爸爸,實在是一件很酷的事,別的小朋友都沒有。比如老師在讓他介紹我的家庭時,他說我有兩個爸爸,一個姐姐和一個妹妹,全班同學都驚呆了,連老師也不例外。以至於晚上爸爸來接他時,老師看他的目光有些奇怪。
可能是羨慕吧。
他背著新買的小鴨子書包,奔向另一個爸爸的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