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來看書,一起來聊書,米花在線書庫天天陪著您,打發寂寞無聊的時間,和作者一起暢遊無限的想象空間^^
是什麼讓他們甘冒法律製裁的危險,忍受道德輿論的譴責,抵製內心深處的恐懼,在寂靜的夜晚,將盜竊的斧鑿伸向陰森的古墓?為什麼人類靈魂永恒的棲息之所會吸引後世千百年無數盜墓者競相盜掘?讓我們重現古墓真貌,揭開古墓被盜之謎。
吸引盜墓者的“封樹”
正如現實社會中人們占有財富的差異,在死後的世界——墓葬中也有著明顯的等級貧富分化。規模宏大的帝王陵墓往往綿延數千米,封土聳立如同山巒。在遙遠的夏商周時期,墓葬多為土坑墓,墓室周圍有長的斜坡形墓道,墓道的數量便是墓葬等級的象征。等級最高的墓葬有四條墓道。這種有墓道的墓葬主人一般都是貴族,墓葬規模都很大。
y米y花y在y線y書y庫yh
春秋晚期,墓葬的頂部開始出現封樹。顧名思義,“封樹”就是在墓葬頂堆積封土和種植樹木。但是,並不是所有墓葬都可以封樹,隻有那些等級高、規模大的墓葬才有封樹。唐代孔穎達在為《禮記》作疏時提到“庶人既卑小,不須顯異,不積土為封,不標墓以樹”,由此可見,凡是封樹的墓葬都是貴族墓葬。
秦漢時期的墓葬與前代相比更加奢華。從戰國時開始,諸侯陵墓的周圍都要修建陵園。漢高祖劉邦與其妻呂後的陵園南北長1000米,東西寬900米,四麵夯築圍牆,陪葬塚70餘個,陪葬坑11個,功臣舊部陪侍於地下,宛如一個冥界的大漢王朝。漢武帝茂陵是漢代諸陵中規模最大的,僅陵墓的墳丘便如一座小山,它的底部東西長229米,南北寬414米,至今存高46.5米。雖然現在還未精確探知茂陵陵邑的確切範圍,但就其周邊數百米仍有陪葬墓的情況來看,茂陵的規模應大於高祖長陵。這樣氣勢恢宏的陵墓自然令人望而生畏,可這也無疑是“露富於人”。
魏晉南北朝時期,墓葬的形製趨於同化,高等級墓葬摒棄了前代複雜的結構,即便是帝陵也隻有一條長斜坡墓道連接著墓室和地麵世界。但是在地表,墓葬的上方仍舊聳立著高大的封土堆,還有封土兩旁栩栩如生、體現中國古代雕刻藝術的石像生。
唐代之後的墓葬形製進一步簡化。根據考古學家的推測,隻有唐代的帝陵為三個墓室,多數為單室墓,少數高等級墓葬為雙室墓。墓葬形製的簡化並不代表墓葬規格的降低,恰恰相反,隨著儒家禮法的逐步發展和神化,喪葬製度和喪葬禮儀也逐漸完善,愈發繁縟。
走過宋元,至今我們仍能目睹明清兩代帝陵的風采,暮雨夕陽之後,徜徉在明清兩代帝王陵園,每個人都會不禁感慨它們的凝重與威儀。
稀世奇珍百寶箱:棺槨
棺槨是中國古代喪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所謂棺,就是盛殮墓主人的貼身葬具,槨是套在棺外的可以放置隨葬品的葬具。一般來說,每座單人墓,棺隻能有一具,槨卻可以有很多重。從材質方麵來看,早期棺槨多數為木質,稍晚時石質的葬具也很流行。
作為喪葬製度的重要環節,棺槨的數量與禮製緊密相連,中國古代對棺槨的使用有嚴格的規定,不按規定下葬棺槨,就是僭越。春秋時期,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顏回去世,顏回家貧,無錢製作木槨,因此顏回的父親請求用孔子的車板來為顏回做木槨,遭到孔子的斷然拒絕。因為以顏回的身份,不應該用木槨盛殮。
那麼,禮製規定的棺槨製度是怎樣的呢?據《禮記?檀弓上》記載“天子之棺四重”,漢代鄭玄在《注》中認為“諸公三重,諸侯再重,大夫一重,士不重”。作為士,顏回的確不該使用槨。
(金縷玉衣
這件金縷玉衣為中山靖王劉勝妻竇綰的殮服。西漢時,皇帝、諸侯王等為了追求死後的不朽和永生,將能夠完全包裹屍體的玉衣作為殮服。)